本報訊 (通訊員 陳 耀 李治軍)今年以來,商南縣按照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和旅游、康養、加工“三延伸”的思路,持續推進“生態茶城”建設,加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半年,該縣新建茶園1.3萬畝,改造低效茶園6000畝,茶葉產量8680噸,產值14.68億元;舉辦茶葉系列活動6次,在省級以上茶葉賽事中獲獎9項。
打造三大重點園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集中連片發展、提升畝均效益為重點,加快在城關、富水、試馬三大片區打造茶產業園區。其中,城關片區新建茶園9000畝,茶康養示范園初具規模;富水片區優化茶葉、旅游、康養等配套元素,成為又一個旅游休閑目的地;試馬片區健全茶苗繁育基地、智慧茶園以及示范基地等功能,以茶為主體的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帶動作用進一步凸顯。同時,加快建設茶業博覽園暨綜合體項目、雙山研學基地暨清潔化加工廠項目,延伸茶產業鏈,促進群眾增收。
提升科技服務質量。組建茶葉專業服務團隊不定期服務茶企茶農43次,發放茶葉政策與技能宣傳資料500多份,指導茶企(農)購買3.7萬畝茶葉專項保險,解決災害預防與處置等問題12項。運用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茶產業組幫扶力量,建立茶葉技術集成與示范基地等科研示范園4個,開展茶葉品鑒宣傳、技術培訓活動7場次,培養本土專業技術人才120人次,通過系列科技幫扶措施,提升全縣茶產業發展整體水平。
推動跨界融合發展。實施全產業鏈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加快推進茶飲料、茶食品等精深加工衍生品的研發與推廣,促進茶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合作共贏。在城關、富水、試馬“三大片區”,布局茶旅融合發展示范帶、標準化種植示范區、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區、茶苗繁育研發展示區、科技創新示范區等板塊,開發養生茶膳食,增加茶文化體驗項目,打造茶馬互市等旅游景觀,培育茶園游、農莊游、采摘游、康養游等新業態,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拓展產品營銷渠道。按照“出陜西、走絲路”的營銷定位,落實茶產業發展補助政策,推進茶產業集團總公司組建進程,提振茶行業經營主體信心。加大縣茶葉聯營公司、沁園春、秦嶺泉茗公司等龍頭茶企的培育力度,優化提升內生動力,釋放龍頭帶動效應。引導茶企、茶葉合作社穩固原有營銷渠道,鼓勵拓展在縣外、省外的連鎖店、專賣店,支持節會展銷、電商營銷、網紅直銷等活動,穩步提升線上線下立體多元化的市場銷售能力,逐步擴大商南茶的市場占有率。
實施區域品牌建設。立足該縣良好的資源稟賦,唱響“秦嶺泉茗”區域公用品牌。強化品牌建設溝通銜接,制定了《秦嶺泉茗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等標準和品牌加盟審核機制。推進“百店千點”營銷計劃,實施“雙品牌”戰略,逐步形成統一持久穩定的品牌打造與運營體系。在陜西省綠茶加工大賽、2023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等重大活動中,充分推介商南茶文化、茶品牌,展示商南茶品質、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