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何坤洲)近年來,商南縣圍繞“生態茶城”建設、茶產業鏈建設等重點工作,著力在優化區域布局、做大茶產業、做優茶品質、做強茶品牌等方面發力,加快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商南縣按照茶產業“三提升”“三延伸”的發展思路,編制《茶產業發展規劃》《南南縣打造“生態茶城”實施方案》等規范性文件,走“政策扶茶、質量立茶、品牌強茶、文化興茶”發展之路,立足各區域優勢,重點規劃布局“三園一區”。以“三大示范園”建設為重點,強化人員組織和配備,引進優良品種茶苗1700萬株。挖掘現有企業潛力,加大外地優勢企業引進力度,鼓勵個體工商戶、返鄉農民投身茶產業。培育縣茶葉聯營公司等4家龍頭企業,開發出老白茶、黑茶品類,研發生產出檸檬紅茶、茶多酚等精深加工衍生產品,茶葉商品化能力進一步增強,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
商南縣借助“22℃商洛、北緯33°商南茶”優勢,推進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戰略,形成商南茶“拳頭”效應,唱響公用品牌,提升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組織參加茶博會等宣傳推介活動10多次,在陜西日報等主流媒體發布宣傳報道100多篇,在今日頭條等自媒體上發布宣傳信息100多萬條。實施“百店千點”計劃,鼓勵直播帶貨等新業態,在西安等地新建專營店5個,開設網上旗艦店10多個,建立直播流量窗口20多個。
同時,推進茶旅融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大科研創新投入,組建商南縣科技特派團茶產業專家工作站,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縣級“制茶工匠”。爭取茶產業發展資金2200萬元,吸納社會資金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固定資產入庫4.28億元,投資到位資金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億元。在全縣新建茶旅康養設施50多個,打造茶旅線路1條,發展茶園觀光、加工體驗等新業態,建成富水茶旅融合發展示范園,推進了“茶+旅游”“茶+康養”“茶+研學”等深度融合,“三園一區”茶旅文康融合業態逐步形成,茶產業的生態、休閑、文化和非農價值進一步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