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治軍 薛 源)12月上旬,經過幾個月改造提升后的商南縣濱河公園部分區域去掉施工圍擋,新栽植的苗木、新鋪墊的草坪、新增添的花叢、新建的人行步道映入眼簾,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游覽、健身、拍照打卡的人絡繹不絕。
自啟動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特別是去年以來,商南縣把創建國家園林縣城作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和抓手,堅持“創建和日常互促、綠量和品位同提”原則,緊扣指標大力實施創建,不斷釋放惠民成效。
商南縣把創建機制作為基礎工作,逐步健全領導機制、推動機制、投入機制、參與機制等,構建形成有力的保障。其中,投入機制上,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融資手段市場化”思路,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僅城市綠化一項,近年來就投入財政資金5000多萬元;參與機制上,把國家園林縣城與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等創建有機結合,統籌安排、同步推進,發動機關單位、小區居民、沿街商鋪、志愿者等參與創建,形成“全民參與創建、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好局面。
在此基礎上,商南縣大力實施綠地提升、單位創建、增綠擴面、立體綠化等六大工程,加快增綠擴綠。其中,立體綠化方面,廣泛采用屋頂披綠、墻體掛綠、見縫插綠、陽臺垂綠等方式加快庭院綠化步伐,初步實現了“城區園林化、道路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目標。在增綠擴綠中,商南縣注重國槐、柳樹、桂花、松柏等鄉土適生植物的應用,近3年鄉土適生植物應用面積在新建、改建綠地中占比達83.56%。
一邊抓增綠,一邊抓品位的提升。該縣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打造更加宜居、更富活力的新型城市。近幾年,改造提升了迎賓大道、北環路和富興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新建了永樂商業街、東外路等5條街區人行道,構建起城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縣污水處理廠二期等一批環保設施建成投用,縣婦保院、黨校應急避災廣場、琥珀巷排洪渠等一批民生項目穩步推進,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同步,積極創新城市管理,實行片長、路長、巷長、樓長“四長共治”,對臨街門店和居民院落落實“門前四包”制度,對城區凈化、綠化、亮化實行市場化運營,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90%,生活垃圾處理率100%,園林綠化工人持證上崗率100%。
截至目前,商南縣城建成區綠地達392.49公頃,綠地率達40.05%;綠化面積達428.74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3.75%;人均公共綠地12.34平方米。已創建省級園林式單位8個、市級園林式單位16個、市級園林式居住區7個,商南縣域更顯山靈水秀、更加生態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