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立秋時節,走進商南縣智慧農業食用菌產業園,真姬菇智能化生產線、香菇菌包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們制棒、養菌、打包、運輸,一派繁忙景象。“我們采用智能化環境控制系統,將產業園每座大棚的數據連接到智慧農業控制中心,適時掌握棚內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等數值,根據香菇生長的最佳條件,系統自動調節,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產業園智能控制中心主任嚴明森介紹道,“通過這樣的管理,菌棒壞袋率低、菌菇質量高,還打破了季節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以種菇、出菇,產值大大提高。”
今年以來,商南縣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三農”工作深度融合,為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提供有力支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數字商南建設取得新成效發揮積極作用。
商南縣持續推進農業農村云平臺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建立健全農業農村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強農業大數據建設與應用。深入推進食用菌、核桃、茶葉、木耳等主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豐富物聯網接入數據,提升生產、預警和決策的指導能力。加強全縣農業農村信息化數據采集、管理、存儲、傳輸和系統開發的標準體系建設,提高農業農村數據流通和使用效率。不斷完善永久基本農田自然資源調查監察和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建設。
商南縣加大對農業生產重點環節所需農機裝備和智能農機補貼力度。加快在農業生產和種業發展領域開發推廣一批智能化應用。推進北斗智能終端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應用。鼓勵發展工廠化、集約化、規模化、生態化養殖,組織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領域開展物聯網技術應用試點,推廣智能飼喂、精準環控、自動采集加工等技術裝備應用。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能力。開展農業生產智能化示范應用,推動耕地數字化管理,結合陜西省農業農村地理信息平臺功能,著力打造全縣農業地理空間數據“一張圖”,完善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實現農產品動態監測。
同時,丹鳳縣加強智慧農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結合全縣農業產業特色,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加強專用傳感器、動植物生長信息獲取及生產調控機理模型等關鍵性技術攻關,推進適用各種作業環境的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和農機裝備技術創新。加大農業生產場景窄帶物聯網部署,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開展智慧農業應用示范基地創建工作,推進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