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治軍
7月30日,走進商南縣城關街辦東興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只見里面設有愛心超市、托輔中心、文體活動中心等10多個功能室,不遠處還建有東興幼兒園、東興小學、標準化衛生室、便民充電站、燈光球場等。
據了解,依托齊備的設施和機構,這個有23棟樓居住著2166戶11350人的商南縣最大搬遷社區便民服務實現了零距離全覆蓋。
這是商南縣落實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政策,推動資源向社區聚集、服務向樓棟延伸、管理向治理轉變的縮影。
2021年以來,商南縣緊緊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主線統籌施策、持續加力,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努力增強城鄉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守底線 持續開展幫扶
脫貧“摘帽”后,商南縣統籌縣內鎮辦部門、中央定點幫扶、溧商協作、省“兩聯一包”等各方力量,緊扣動態監測、產業幫扶、穩崗就業等重點,對81個“五類村”和42個非重點村持續開展幫扶,努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在動態監測上,商南縣實行“人盯人+”防返貧監測機制,構建縣、鎮、村三級防返貧風險摸排網絡,聚焦群眾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突發自然災害及事故等,每周開展一次排查監測,及時發現、及時納入、因戶施策,及時消除風險,實現動態清零。
同步,采取落實補貼政策、開展技能培訓、創辦社區工廠等措施穩崗就業。2021年,該縣脫貧勞動力就業25727人,公益崗位安置脫貧勞動力3932人。
易地搬遷群眾生活怎么樣?如何做好后續扶持?據了解,商南縣在16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建成22家就業扶貧基地或社區工廠,發展規模產業基地14個,設立就業服務站(點)16個,搬遷脫貧勞動力就業6908人。安置點黨組織和物業服務實現全覆蓋,水、電、路、信、垃圾、污水設施全部到位,就業、入學等均能滿足搬遷群眾需求,群眾融入度進一步增強。
抓發展 建設治理兼顧
“以前這條路晴天全是灰,雨天就是泥。現在好了,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出行方便了!”商南縣過風樓鎮縣河口村豐家嶺組群眾豐選祥對如今的交通很滿意。
此前,這條長1100米的通組路是砂石路面,由于沒有政策支持,一直沒有硬化,成了群眾的煩心事。
2021年,鎮村干部積極與縣上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資金,年底完成了路基平整,今年4月初完成了硬化。
在脫貧的基礎上,商南縣全面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發展條件。整合資金支持農村交通項目建設,新建村組道路83公里,修復農村水毀道路800公里,全縣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建成鎮村物流服務站點77個、電商站點75個,開設5條物流線路分線配送,縣、鎮、村三級物流實現常態化配送;加快鄉村信息化建設,建成5G基站173個、4G基站888個,網絡深度覆蓋率達95%以上;完成了108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的光纖寬帶網絡通達項目,寬帶網絡接入能力達6.5萬線。
促振興 抓點示范帶動
一邊鞏固脫貧成果夯實發展基礎,一邊大力推動鄉村振興。該縣完成了《商南縣鄉村振興規劃(2021—2025年)》、108個行政村村莊布局、9個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確定富水鎮為鄉村振興示范鎮,捉馬溝、油房嶺等10個村為鄉村振興示范村,以示范鎮、示范村為“排頭兵”,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在全縣鋪開。
產業振興上,商南縣按照“規模化、全鏈化、智能化、品牌化”的思路,大力發展茶、菌、果、畜、藥等特色產業,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2021年,新建無性系茶園5000畝、狝猴桃示范園1000畝,種植袋料香菇1億袋、木耳600萬袋,生豬存欄19.5萬頭、禽類存欄850萬只。
生態振興上,該縣將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統籌護林員、巡河員、保潔員等力量保護環境;深入推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投資655萬元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4萬噸、村內水塘1846口、溝渠1.5萬公里,農村面貌靚麗成景。
可以看到,去年以來,商南縣脫貧成果得以鞏固拓展,鄉村振興開局良好,一批鎮村成效凸顯、收獲了榮譽,清油河鎮后灣村入選“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趙川鎮店坊河村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試馬鎮被評為省級旅游特色名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