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黃立朋)今年以來,商南縣圍繞市委“一都四區”發展定位,聚焦“新農業、新材料、大旅游、大健康”四大產業集群,以“補鏈、延鏈、強鏈”為抓手,全力抓好生態農業增效、綠色工業提質、文旅康養壯大、產業基礎配套、數字經濟拓展、招商引資聯動六大行動,聚力區域特色顯著、資源配置高效、產業鏈條完善的產業新城,全面提升縣域綜合競爭力。
實施生態農業增效行動。用好“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金字招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加快打造一批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力爭到“十四五”末,實現農業產值過百億元。聚力打造生態茶城,提升茶葉“規模、品質、品牌”,推動茶葉向“旅游、康養、深加工”延伸,將茶產業打造成為全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首位產業。
實施綠色工業提質行動。用好“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金字招牌,堅持培育和引進相結合,加快礦山“五化”進程,推進礦產由資源開發型向技術推動型轉變,爭取到“十四五”末,以新材料產業加工為支撐的工業產值過百億元。把釩產業作為工業產業的首位產業,依托中釩昌盛等龍頭企業,推動釩從原料生產到產品深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
實施文旅康養壯大行動。深入挖掘自然、人文、紅色等旅游資源,加快精品景區建設,完善設施體系,優化旅游服務,開發旅游新業態,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力爭到2025年,全縣創建A級景區達到20個以上,實現旅游綜合收入百億元以上。重點推進茶旅康養融合示范園等項目建設,構建醫養、茶養、旅養和社會化健康養老新格局,力爭到“十四五”末,形成百億級大健康產業集群。
實施產業基礎配套行動。提升工業園區承載能力,允許園區探索建立市場化薪酬制度,將薪酬總額與經濟發展、稅收增長等掛鉤,并合理控制薪酬上限。積極創新融資方式,拓展爭資途徑,加快完善工業集中區和“雙創”基地等特色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集中區公共設施建設投入長效機制。
實施數字經濟拓展行動。加快發展電子商務,依托“5G”網絡建設,提升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和支撐體系建設,推動特色產業與電商深度融合。建設商南制造業電商供應基地,引導產業與電子商務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縣城網絡公共服務平臺,完善縣城社區電子商務應用體系,將商南打造為“陜豫鄂”毗鄰區域電商交易服務中心。
實施招商引資聯手行動。構建“謀劃一批、儲備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的項目滾動推進良性機制。精準對接國家和省市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抽水蓄能電站等重大項目謀劃,抓實西合高鐵途經商南項目爭取,推動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新能源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早日落實落地,確保每年庫存項目達150個、投資額達500億元以上,為商南未來發展積蓄后發力量。聚焦“四大產業”,持續加大以商招商、鄉情招商、產業鏈招商力度,加快引進一批龍頭型、旗艦型、基地型“鏈主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