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探索建立“五三”工作機制,持續推進鄉村建設、鄉村發展、鄉村治理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宜居宜業的“秦嶺山水鄉村”,聚力打造“四大名城”。
堅持“三規融合”,讓藍圖靚起來。承接全市“一都四區”發展目標,商南縣提出了打造生態茶城、產業新城、旅游名城、康養慢城戰略定位,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城鄉融合發展、生態文明示范、社會治理創新、清廉商南建設“五大工程”,為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按照城鄉統籌、多規合一要求,將10個鎮辦分別納入丹江、滔河等6大流域,整體規劃打造,實現了城鄉建設有機結合。綜合考慮地域特色、群眾意愿、人文歷史等因素,將全縣120個鄉村劃分為康養、旅游、宜居3個類別,分類規劃建設,讓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實施“三大行動”,讓鄉村美起來。開展基礎設施提升行動,深入推進“兩邊一補齊”,實施項目262個、總投資18.6億元,全縣行政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100%,城鄉自建房安全隱患、飲用窖水基本“清零”,實現物流快遞“鎮鎮到”、居民用電“戶戶通”、光纖網絡“全覆蓋”。開展人居環境提質行動,扎實開展“兩拆一提升”,按照“六清、六治、六無”要求,以農戶庭院為“點”、沿路沿河為“線”、鎮村區域為“面”,實施村莊清潔和綠化美化,擦亮了鄉村顏值。開展基層治理提效行動,建成“人盯人+八抓八防”基層社會治理平臺,群眾通過手機終端就能反映“急難愁盼”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創新設立鄉村“道德銀行”,引導群眾“存美德、得實惠、促發展”,積極培育文明新風。
踐行“三化路徑”,讓產業興起來。商南縣堅持將茶產業作為全縣“首位產業”,推動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茶葉面積達25萬畝,建成試馬北茶小鎮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4個。堅持“鏈條化”謀劃、“鏈主式”引領、“鏈長制”推進,培育茶、狝猴桃等產業鏈13條,發展茶葉等鏈主企業20家。聚焦全市“雙50”目標,持續推動茶產業向旅游、康養、深加工“三延伸”,加快創建茶海公園、北茶小鎮4A級景區,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帶動1.2萬戶群眾通過“一地五金”,實現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健全“三個體系”,讓服務優起來。建強基層組織體系,創新開展“黨旗引領振興路”黨建主題活動,大力實施“三百四千”工程,選派415名干部駐村興農,黨建領航鄉村建設更加有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扎實推進省級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大力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全面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和老年活動中心,積極推行上門送醫、代辦服務,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豐富精神文明體系,積極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縣,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涌現出呂小紅等中國好人3人、陜西好人18人,凝聚起鄉村建設的強大內生動力。
強化“三項舉措”,讓保障強起來。切實落實黨委、政府主導推、部門主責主動抓、社會參與用情幫、群眾主體自覺干“四個責任”,每月定期調度,有效推進鄉村建設提檔加速。不斷拓寬專項資金、涉農整合資金、社會資本、金融服務“四條渠道”,多方籌集資金,全力保障鄉村建設。強化督查暗訪、觀摩點評、考核獎懲、約談問責“四個辦法”,每月現場觀摩,形成比學趕超推進鄉村建設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