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周鵬程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聚焦宜業建好“生產空間”,聚焦宜居建好“生活空間”,聚焦宜游建好“生態空間”,持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聚焦宜業建好“生產空間”。商南采取分片區、分業態、分時段的方式,優化街區功能定位,合理布局街區業態,先后建成“商南茶葉街、秀水建材市場、西街古城美食街”等特色街區4個,匯聚茶葉、建材、美食等商鋪320多家,聚力建設硅科技、國漆科技、返鄉創業、“雙創”基地、裝備制造“五大產業園區”,招引入園企業105家,保障6300人穩定就業,在人口集中的城市社區和移民小區,開辦大中型商場超市10個,創辦社區工廠60個,全面形成了新業態新商圈,有效促進了市民就近就業。
聚焦宜居建好“生活空間”。持續深化“兩拆一提升”三年行動,啟動實施了“一山一河一路”提標改造,先后建成了鹿城中學、縣醫院、第二水廠和天然氣門站等一批民生項目,改造實施道路“白改黑”22條22萬平方米,更新改造街巷人行步道5條2448延米,開發建設秦楚印象、麓城首府等精品商住小區56個,相繼建成“四橫兩縱、兩大迂回”路網體系和7條城市公交線路,規劃建設園林式天鹿酒店等星級以上賓館酒店2家、文化廣場等各類休閑廣場13個,合理配置健身器材320套,規范設置公交車停靠點47個、公共停車位1.62萬個,持續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間功能品質,全面形成了城市“10分鐘生活圈”。
聚焦宜游建好“生態空間”。按照“生態景區縣城”和打造“旅游名城”目標,積極創建國家園林縣城,先后建成鹿城公園、天鹿山莊、濱河公園等城市休閑公園4個,利用邊角空地打造城區街角“口袋公園”18個,大力提升迎賓大道、長新路、南大街等主街道綠化景觀效果,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9.9%,人均綠地面積達10.7平方米,實現了“推窗見綠、出門進公園”。大力實施臨街建筑“穿衣戴帽”工程,持續提升主干街道沿線景觀及重點建筑亮化水平,著力打造了一批樣板街、示范路、精品區,充分展示了縣城特色和生態文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