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五年砥礪奮進“碩果盈枝”
本報通訊員 李治軍
過去的五年,商南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深入實施“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沉著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攻堅克難、砥礪奮進,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邁出新步伐、結出新成果。
盡銳出戰拔窮根,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商南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三級書記”帶頭干、“四支隊伍”齊參戰,全面落實“八個一批”幫扶政策,充分發揮溧商協作、“三大幫扶體系”等作用,創新實施“以戶為本”“評講兌做”等措施,扎實開展“三排查三清零”“三比一提升”行動,5.65萬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9個貧困村退出,商南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邁入了小康社會。
全力以赴穩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商南縣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累計實施重大項目338個,完成總投資530億元。大力發展茶、菌、果等特色產業,新發展無性系茶園6萬畝、狝猴桃3萬畝,年種植食用菌1億袋以上、養殖畜禽300萬頭(只),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25家。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出口創匯企業10家、“五上”企業117家,產值過億元企業38家。該縣被評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商南縣域工業集中區創建為“省級創新轉型示范區”。創建4A級景區1家、3A級景區5家,創建省級特色旅游名鎮2個、鄉村旅游示范村6個,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最美宜居宜業宜游城市”。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秦嶺封面”更加靚麗。商南縣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加速推進城鄉環保設施建設,建成覆蓋縣、鎮、村三級網格化環保監管體系,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森林覆蓋率達67.3%,該縣被命名為“全國綠化模范縣”,連續六年榮膺“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勇于探索創新,不斷優化機制,發展活力加速釋放。長安銀行、聚利村鎮銀行2家金融機構進駐商南;在全市率先設立了企業轉貸互助基金和中小企業紓困基金,縣融資平臺投融資能力大幅提升,累計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21億元;招商落地項目238個,投資興業氛圍更加濃厚。穩步推進“放管服”、行政審批等領域改革,狠抓營商環境優化,商南縣被評為省級政務公開示范區、首批省級政務服務標準化試點單位。
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民生福祉日益增多。商南縣實施教育項目110個,新增學位9100個,學前教育普惠率位居全省前列,高考成績穩居全市前列。村級標準化衛生室、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城鎮新增就業1.11萬人,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145個、日間照料中心7個。開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商南版鄉村治理樣板村創建,連續多年榮獲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被陜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銅鼎”。
同時,商南縣一以貫之加強黨的建設和作風建設,增強領導力和執行力,積極抓安全生產、精神文明建設等工作,全面提升發展質量。
新征程、新目標;新起點、新氣象。商南縣正瞄準該縣第十九次黨代會規劃的藍圖,緊緊圍繞全市“一都四區”發展目標,以培育“四大產業”、打造“四大名城”為抓手,加快建設更高質量、更有品位、更具魅力的富裕美麗幸福新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