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底線 抓發展 促振興
商南“四個五”持續鞏固脫貧成果
本報訊 (代緒剛 惠 笑)今年以來,商南縣堅持以“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為主線,以網格化、信息化為基礎,以“人盯人+”防返貧監測為手段,建立“四個五”工作機制,抓牢抓實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全縣脫貧成果持續鞏固。
篩查預警,暢通“五大渠道”。商南縣制定印發了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的實施方案,暢通“五大渠道”,建立互為補充、相互協同的監測對象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農戶自主申報,在10個鎮辦、123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設立“防貧申報窗口”,推廣使用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手機客戶端“一健申報”、12317防止返貧監測和鄉村振興咨詢服務平臺申報等便捷方式,引導群眾合理反映訴求。鎮村干部排查,建立了村黨支部書記負總責的“人盯人+”村級防返貧監測三級工作網格,開展常態化排查預警。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建立以縣鄉村振興信息監測中心為龍頭、22個部門為單元的風險農戶篩查預警體系,分類分級反饋基層核實。平臺監測分析,依托信息系統,運用技術手段,篩查反饋有潛在風險的重點農戶和規模性返貧風險,及時反饋鎮村核查核實。各類監督渠道反饋,依托各級督查督辦、12317熱線、12345便民熱線、信訪渠道等,掌握群眾反映訴求、輿情熱點等信息,實時反饋基層核實。
識別退出,做到“五個規范”。網格管理規范,由10個鎮辦黨(工)委負責,在123個村(社區)分別建立三級防返貧監測工作網格。識別納入規范,探索建立“兩不愁三保障”成員單位多線合一協調聯動機制,進行識別認定,規范納入。操作流程規范,創新“6+2”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操作規范,做到風險快速發現、各方及時響應、幫扶精準到位。動態監測規范,每月常態化監測已脫貧戶收入、人口自然增減、人口務工、“三類戶”管理等工作,確保動態監測及時準確到位。風險消除規范,制定監測對象風險消除評估表,按照村級提出名單、民主評議、村級公示、鎮辦核查、縣級審定和信息標注等程序,對經過幫扶,穩定消除風險、解決突發嚴重困難的監測對象標注風險消除。
防范風險,落實“五項舉措”。建立防返貧致貧專項基金,縣財政列支500萬元資金,建立了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的防返貧致貧專項基金,對充分享受各種扶持政策后,家庭基本生活仍然困難、有返貧致貧風險的戶,給予適當救助。實施農村小額扶貧保險,有效防止群眾因病或意外事故致貧返貧。擴大農業保險覆蓋,有效防范茶葉、核桃、狝猴桃等產業發展風險,切實減少群眾損失。購買雇主責任險,保障干部職工身心健康,激發其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施農房保險,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水平。
精準幫扶,做到“五個到位”。責任銜接到位,堅持“三級書記”一起抓,形成了縣、鎮、村三級齊抓共管責任體系。機制保障到位,建立“人盯人+”防返貧監測工作法,實現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問題排查整改到位,建立了《商南縣常態化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問題排查整改工作機制》,確保問題及時發現整改、不留隱患。精準施策到位,堅持預防性措施和事后幫扶相結合,對監測對象和問題戶逐戶分析研判,因戶落實產業就業、教育、醫保、兜底保障、危房改造等措施,及時消除風險。社會幫扶到位,合溧商協作、中央定點幫扶、省“兩聯一包”、區域對口幫扶縣區、市縣黨政企事業單位等各方幫扶力量和資金、人才等資源,持續開展精準幫扶,有效鞏固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