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趙國群 代緒剛)去年以來,商南縣突出綠色商南建設,大力開展義務植樹和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飛播造林等生態修復工作,加快產業培育,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努力將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
商南縣以“兩岸三線四區”綠化為重點,統籌安排退耕還林、天保工程、重點防護林工程,側重經濟林,兼顧生態林,確保增綠增收兩不誤。2021年,累計完成營造林9.75萬畝,義務植樹114萬株。以丹江經濟帶建設為主線,對雷家洞至蓮花湖及城周迎坡面裸露地塊萬畝增綠工程進行了補植補栽和管護提升,成功打造了湘河鎮蓮花臺桑葚采摘基地、過風樓柳樹灣丹水田園綜合體、耀嶺河尖刀坪水雜果基地等精品示范工程。縣級部門單位認真落實“三定三包”機制,持續加強城周綠化示范點補植力度,鞏固提升縣級單位56個綠化示范點3500畝,鎮村義務植樹基地50個2000畝,完成重點道路、河堤綠化120公里。
積極推行部門、企業、群眾互惠多贏的林業產業發展模式,一手抓高標準基地建設,一手抓科管提質增效。2021年,累計投資2.09億元,穩步推進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桑葚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項目,新發展良種核桃基地0.43萬畝,桑葚基地0.15萬畝,新建中藥材基地4.6萬畝,高標準打造了十里坪鎮千畝中藥材基地、趙川鎮店坊河萬畝板栗經濟帶、金絲峽鎮白玉河口村紅仁核桃基地、湘河鎮蓮花臺村桑葚基地等產業示范基地,帶動全縣特色經濟林成規模、上水平、出效益。充分利用林下獨特空間和優勢資源,大力推廣“林藥、林菌、林油、林茶、林畜(禽)、林蜂”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2021年,全縣新發展林下種植0.4萬畝、林下養殖3.2萬頭(只),林業產業總產值達24.3億元。
同時,立足生態空間,突出商南特色,堅持將生態環境保護與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生態旅游等工作融合發展,2021年商南縣成功創建“省級森林旅游示范縣”。2021年調運紅仁核桃、桃、杏、連翹、紅豆杉等苗木350多萬株,對57個村莊實施綠化美化,村莊綠化率由過去的40%上升到45.5%。整合林業項目,在青山鎮花園村、金絲峽鎮梁家灣村、過風樓鎮柳樹灣村等地新建水雜果、干雜果、經濟林等基地8個3940畝,在富水鎮茶海公園栽植秦嶺紅豆杉2.9萬株,打造了“森林+觀光”“森林+新農村”“森林+康養”等一批森林旅游示范基地,形成了新型產業融合業態。
據商南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商南縣將繼續通過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飛播造林等方式完成營造林7萬畝,義務植樹90萬株。同時,全面落實縣第十九次黨代會關于打造“康養慢城”的決策部署,打造森林康養基地3個;通過1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的示范帶動效應,大力發展林藥、林菌、林茶等林下經濟基地0.5萬畝;以312國道、商鄖路、郭山路等3條公路主干線為中藥材重點開發帶,發展連翹、白及、桔梗、蒼術、天麻和豬苓等中藥材4萬畝,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有效提高林業資源給群眾帶來的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