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縣區之窗  ?  商南縣

商南“縣學”與青山書院

2022-01-13

來源: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雷家炳

  縣學,系舊時供生員讀書之所,是古代官學教育的基本形式。縣學與孔廟合一,是各地縣學的統一規制。其以儒家學說為國之正統教化之本,故亦稱儒學、廟學或學宮。縣學是縣級最高學府與教育機構,科舉制度童試錄取后方準入縣學讀書,應試者無論年齡大小,均稱儒童、文童,習慣稱為童生。童生經過“童試”取得入縣學資格,謂之“進學”“入學”或“入泮”,士子稱“庠生”“生員”,俗稱“秀才”。明清時期縣學生員分廩生、增生、附生三等。由官府供給膳食的稱廩膳生員,簡稱廩生。歲貢在廩生中挑選,一般是挨次升貢,入國子監學習,通稱為監生。監生在明清時期已是一種出身,可以得官,也可以通過科舉做官。故此,秀才是功名的起點,縣學成為科舉的必由之路。

  商南的縣學,系由首任知縣鄭锳創建,地址位于今城關小學處,始于成化丁酉(1477)冬十月,訖工于乙亥(1479)秋八月,釋菜禮即成(詳見戶部云南司政長安進士·蕭謙撰《商南縣創建廟學記》)。

  據嘉靖三十一年(1552)創輯之《商略·商南縣集》載:“廟學在縣治前,地廣三十五丈,闊二十一丈。東南俱抵城,西北俱街民后墻,廟在前,學在后。”其主體建筑為:至圣殿5間,系奉祀至圣先師孔圣人的大殿;兩旁配祀四配(顏淵、子思、曾參、孟軻)、十哲(即孔子門下最優秀的十位學生子淵、字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座龕。戟門3間,大成門3間,即文廟的最后一道朱紅色大門,每組扇門按照皇宮禮制共有108顆門釘,以此表示孔廟建筑規制之高。東西廡共22間,系奉祀七十子及春秋以來先哲先賢諸儒牌位的殿堂。殿左神廚3間,系專為祭祀時制作祭品的廚房。殿右神庫3間,為存放祭器、供品與請神送神的儀仗器具等物品的專庫。啟圣祠3間,位于大成殿正后方,為主祀孔子之父叔梁紇之殿,配祀顏路、曾點、孔鯉、孟孫4氏;從食程餉、朱松、蔡元定3人。在戟門左西廂房3間、宰牲所3間,為宰殺用于祭祀的牛豬羊等牲畜的專設場所。在戟門右內廂房3間。欞星門3間,系位于文廟中軸線上的牌樓式建筑。欞星又為天鎮星、文曲星、魁星,象征著孔子可與施行教化、廣育英才的天鎮星相比,祭孔如同尊天。明倫堂3間,位于廟后,為學宮正殿,是讀書、講學、弘道、研究的場所。博文齋3間,為切磋學理經術的地方。約禮齋3間,為習禮的地方。敬一亭3間,在明倫堂后,系祭天的地方。學倉3間,號房(學生宿舍)25間。東西門樓兩座,儒學門3間。教諭宅在明倫堂東,前廳3間,后房3間,左右廂房6間;訓導宅在明倫堂西,前廳3間,后房3間,西廂房3間。射圃正廳3間,名曰“君子亭”,在東廡后署,為習射練武之場所。頒賜書籍:《五倫書》一部8本,《性禮書》一部共18本,《綱目》一部共20本,《近思錄》一部3本,《朝祭服圖》一本,《大禮集儀并纂要》6本,《忠靜官服圖說》一本,《申說祀典》3本,《圣駕重幸大學錄》10本,《漢唐品藻》一部6本,《小學集注》一部4本,《博物策匯》一部4本,《醫方選要》一部10本。

  明代縣學的師資設教諭一名,訓導一名。教諭(正八品)掌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既是縣學的行政負責人,又是縣學的首席教師,還與知縣、縣丞、典史一樣屬于政府官員。訓導是教諭的助手,也是教官,起輔助教諭的作用,一般從舉人或監生中選拔。明時,倡導“政教合一”與“官師一體”化制度,施政治理與敦勉教化并舉,知縣也多親自到學講授。

  明代定制,縣儒學名額為廩膳生20名,增廣生20名,附生16名,其中武童生8名。教學內容一般規定為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資治通鑒綱目、大學衍義、歷代名臣奏議、文章正宗等儒家經典。生員在縣學學習期間,要參加歲考與科考。科考在每屆鄉試之前舉行。這兩種考試都由省級主管學官(明代為提學官,即按察御史或按察史;清代為學政)主持。明代規定科考一、二等的可以取得參加鄉試的資格,稱為科舉生員。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城(包括京城)舉行一次鄉試,凡本省的生員與監生、蔭生、官生、貢生,經科考、錄科、錄遺考試合格的,均可應考。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逢慶典加科為恩科。考期在8月,分3場,考中者為舉人,也叫孝廉,即取得了每3年在京城舉行會試的資格。

  商南縣廟學建立后,培養出了大批棟梁人才,自嘉靖庚子科(1540)李維禎首次中舉后,人才輩出,僅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前取得功名,分別在外地州縣任訓導、教諭、主簿、照磨、吏目、縣丞、知縣的就達50多人(《商略商南縣集》記載有名冊)。

  嘉靖辛亥(1551年),知縣李鴻漸又將廟學“易其舊而新之,至圣殿規模高大,雕刻玲瓏,金碧輝煌,復之以綾幔,增之以銅鼎”,功大而制精,神悅而人歡。可惜崇禎六年(1633),商南廟學同城居一起在戰亂中被焚毀,更加遺憾的是其間的學史資料被付之一炬而后世無存,直至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才移址于縣治西(今縣委大院)重新修建了文廟與儒學。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明令各省建書院,各省城皆始設置書院,后各府、州、縣亦相繼建書院。乾隆年間,官立書院盛興,絕大多數書院成為以考課為中心的科舉預備學校,而不復宋元時的講學自由。商南縣于乾隆十二年(1747)正月,將縣衙西文廟學宮正式更名為“青山書院”。“至商州延師訓諸生,陳大中丞頒各種書籍,公余詣書院講習,奉豫章書院學約”(民國志)。

  道光十二年(1832),邑令胡大化在城內東南隅(現城關小學處)重建文昌宮,為九脊歇山式建筑,檐牙斗拱,朱柱畫梁。有大殿3楹,高30米,寬20米,為2層樓閣式建筑;宮后修正室3楹,廂房6間。遂移青山書院于此。光緒六年(1880)庚辰,縣令樊繼英就文昌宮樓下作“至公堂”,兩旁建號房18間,重門3間,頭門3間,圍墻一周,號桌號凳俱完善,從此“書院”與“考院”合歸于一處。

  當時的青山書院,設山長一人,主持講學事宜;教習(教師)分主講、經長等職,多系聘請社會名流講授,縣令也兼講課。如“文章冠絕一時”的嘉慶十九年(1814)進士、三角池河西的王肇基(字錫定)致仕后,縣令王子陶慕其名,于光緒元年(1875)聘請其擔任青山書院主講數年。先后擔任主講的還有貢士出身、“品端學博”的富水潘友德,光緒乙酉科拔貢的湘河曹管青,咸豐年間貢生、“文章詩賦名于一時”的富水潘翊宸等。書院還設有“書斗”一人,具體辦理考務;“首士”一人,負責管理學員生活。在書院學習的生員,一般是品學兼優的秀才,也有優異的童生,無嚴格定額,多則30余人,少則十幾人。生員每月享有二三兩膏銀補貼不等,學習內容為四書、經史、八股文、五言八韻詩等,學習形式為平時自修課程,定期送交詩、詞、賦、文章供批閱。每月定期開講一次,每期考試兩次,一次是由縣令主持出題、閱卷、定等的“官課”考,一次為由山長主持出題、閱卷、定等的“師課”考試。學習年限以科舉開考為限(3年),未中者允許再回書院補習,以待下科再試。

  晚清時,朝廷在維新運動推動下,“行新政,停科舉,立學堂”。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又詔令各省的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廳、直隸州的書院改為中學堂,各州縣的書院改為新式小學堂。商南縣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由縣令臧瑜委縣城后營貢生趙士瑜,就青山書院考院改設“商南縣小學堂”,就至公堂做講堂,號房改為自習室,擴門外隙地作體操場。宣統三年(1911),縣令劉庚年因“學室簡陋,不符定章”之由,設法籌款,委勸學所董路炳文(富水王家樓人,清廩貢生)、堂長趙士瑜以及孔廟祭祀官璩祖環(龍窩梅子溝人),就學校東旁建講堂兩座,號房18間,圍墻一面,門戶、窗欞一律遵新式學堂,規模煥然一新,更名為“商南縣高等小學堂”,自此“青山書院”退出了歷史舞臺。

  據查考,曾擔任過高等小學校長的有:曹憲章,字述先,湘河人,宣統元年由西安兩級師范優級選科畢業;黃燦,字茨焜,趙川人,畢業于西安兩級師范完全科;文思安,字欽齋,青山人,民國元年畢業于陜西省高級警察學校。教職人員有:金正熙,字緝亭,湘河文化坪人,于民國七年由陜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完全科畢業;阮恩慶,字佐廷,縣城人,光緒三十三年畢業于西安師范簡易科;曹子俊,字心齋,民國元年畢業于西安師范完全科;周子謙,湘河魏家臺人,陜西師范學校畢業。這些人都是當年青山書院的學生。

  戊戌維新運動,在引進西方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民主思想的同時,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思想和理論也一起輸入中國,女子教育逐漸被提上社會改革的議事日程,中國新式女子教育始興。1907年3月8日,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女子小學堂章程》,規定凡是女子學堂學生,一律禁止纏足。當時舉辦女學成為地方政府的時髦之舉,當作地方實行新政、立憲的主要政績之一,因而客觀上推動了各地女子教育的發展。商南縣由中區區長趙小亭首先于城區舊儒學明倫堂創辦了“商南縣女子私塾學堂”。1935年,縣文教科長田紫榮與其協商,將女子私塾改為公辦女子學校,招生對象由面向官紳子女為面向社會,學生由自費改為公費,后于1941年并入了南街小學。后來,高等小學名稱有過多次變更。民國元年(1912)改稱“商南縣高等小學校”,1923年改為“商南縣高級小學校”,1933年又改稱“商南縣完全小學”,1935年10月,國民黨別動隊十九中隊進駐商南縣城期間,又改稱作“商南縣中山小學”,1945年改稱“商南縣層峰中心國民學校”,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商南縣立初級中學始創于1941年。此前,各鄉鎮雖相繼建起了中心小學,然而卻無一所初中,家境富庶戶子女小學畢業后尚能到商縣、西安與河南開封深造,而貧寒子弟則升學無門。是年春,在縣教育科長田紫榮倡導下,縣政府召開各機關、鄉鎮長和各中心小學校長會議,作出了創建“商南縣立初級中學”的《決議》,組成商南縣立初級中學籌備委員會,推選縣長杜得霖、教育科長田紫榮、財務委員會主任邱仁榮(字耀庭)、北街女小校長文思安(字欽齋)、民教館長余炳寰5人為籌備委員會常務委員,一邊向省教育廳報告,呈請批復立案、撥付開辦費與補助款,一邊積極籌措建校事宜。首先,將北街女校合并于南街小學,將文廟西側女校作為新設的“縣立初級中學”校址,并將原女校校舍、桌凳、財產、器具與經費一律移交新設的初級中學接管。其次,領取省教育廳批撥的經費,購置圖書儀器。再次,就是選定教師與進行暑假招生工作。當年秋正式開學,首次招三三級(系民國三十三年即公元1944年畢業班)初中生兩個班,預錄100人,實錄為130人;除本縣學生外,還有鄰近的河南省淅川、西峽縣與湖北省鄖縣、鄖西縣以及本省洛南縣與丹鳳的學生。校長由縣長杜得霖兼任,教育科長田紫榮兼任教導主任。1942年由王統五任校長,1943年下半年后即由田紫榮擔任校長。先后擔任教導主任的有王統五、劉本先、余炳寰、吳明卿、馮勤先、邱慶勛、席炳南等,邱慶勛于1944年秋曾任代校長。

  1944年,首屆三三級甲乙兩班初中畢業。奉省教育廳指令,又增設一個50人的國民教師師資訓練班,由余炳寰任班主任,吸收本縣在任的小學教師或具有同等學歷人員學習培訓,學期一年。

  1945年春,日軍攻占到河南西峽的八廟,商南已能聽到炮聲。危機之時,商南初中師生在時任代校長、教導主任邱慶勛與余炳寰帶領下,于農歷二月避遷至水溝張家祠堂,繼而又輾轉避遷到黑漆河方家灣,初中班駐方家祠堂,師訓班駐劉家祠堂。7月間搭臺演戲,歡送三四級初中生與師訓班畢業。8月中旬,日寇投降后,初中遂遷回縣城。當時駐東崗的抗日第七后方醫院撤銷后,將縣立初級中學遷至原第七后方醫院址(即現高級中學處)。根據省教育廳規定,又將原師訓班改為“三年制簡易師范”。至1948年,商南縣立初級中學共招收初中生8班,畢業5班;師訓班一班,畢業41人;簡師班3班。期間畢業和在校學生達600余人,絕大部分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人民教師和革命干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宣講全覆蓋 講解接地氣

      ——商南學習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激發干群干事創業熱情  本報訊 (川 晴)隨著2021年12月23日上午商南縣城關街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宣講報告會的成功舉行,至此,縣委宣講團在10個...

    時間:01-14
  • 商南公路段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本報訊 (李 軍 馮秀隆)商南公路管理段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積極應對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嚴峻形勢,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  扎實安排部署,夯實工作責任。商南公路段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全市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

    時間:01-13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狠狠色丁香久久婷婷综合|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生活片| 男人的j桶女人免费网站|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国产黑丝袜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aaaa级毛片|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五月综合| 欧洲精品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漂亮白嫩的美女| 99国产在线观看| 妞干网免费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本大臿亚洲香蕉大片|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中文| 中文在线日本免费永久18近| 日韩欧美aⅴ综合网站发布|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图片|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ww亚洲ww在线观看国产|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 九月婷婷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男人和男人一起差差|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国产性色av高清在线观看| ww在线观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干天天射天天爽| 一级毛片国产**永久在线| 恋老小说我和老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