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洋
時值寒冬,筆者走進商南縣金絲峽鎮姚樓村姚家樓子薯業開發專業合作社,車間內機器聲轟鳴,工人們攪粉、打粉、下粉、掛粉一氣呵成,忙得不亦樂乎。車間外,一排排鐵架子整齊排列,上面掛滿了晶瑩剔透的粉條。
姚樓村是遠近聞名的“粉條村”,村民們手工制作的紅薯粉條歷史悠久,產品暢銷縣內外。在當地,粉條加工已成為村民冬閑時節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姚家樓子薯業開發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由該村黨員姚永超創辦,已注冊“姚樓”商標,總投資150多萬元,擁有紅薯基地100畝,手工粉條加工生產場地5畝。該合作社購回先進的自動設備,從洗薯、磨粉、過濾實現了全自動,并配備有冷庫等設備,年可加工制作手工粉條10萬公斤。
合作社在姚樓村黨支部的帶動下,秉承“環保、有機、綠色”發展理念,引進薯類加工新設備、新技術,采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包扶單位郵儲銀行商南縣支行先后為合作社提供產業貸款60萬元,目前發展社員16戶,其中脫貧戶11戶,帶動全村5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致富增收,形成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和村民持續增收的雙贏局面。
“打響特色品牌,依靠傳統產業,扶持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姚樓村黨支部書記劉登明說,“下一步,姚樓村黨支部將繼續發揮合作社自身優勢,定期對社員進行培訓、指導、咨詢,積極帶領社員從事紅薯種植和手工紅薯粉條的生產、加工、收購、銷售,擴大規模,提升效益,打造品牌,確保群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