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縣區之窗  ?  商南縣

茶葉成為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茶葉成為增收致富的“黃金葉”

2021-11-26

來源:來源: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

  本報記者 劉媛 肖蓮

  11月20日,記者來到商南縣富水鎮茶海公園,萬畝茶山雖然不似春夏那般郁郁蔥蔥,卻也賞心悅目、生機盎然。茶葉幼樹在小拱棚的包裹下,被精心地呵護起來,成年茶樹蜿蜒起伏、成行成帶,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徒步其中,宛如置身于田園畫卷。

  近年來,我市茶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品牌效應不斷凸顯,茶產業已成為商洛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為農民增收和產業脫貧作出了重要貢獻。

搶抓機遇促發展

  商洛是中國西部最北端產茶區,“茶馬古道”中轉站,茶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商于古道的興起,在唐朝“茶圣”陸羽的《茶經》中,商洛武關西洛水為飲茶用水的上上水。商洛種茶、制茶歷史可追溯到清代康熙年間,鎮安縣達仁鎮象園村的劉氏從安徽和州引種茶樹成功制成象園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20世紀60年代,茶葉專家張淑珍在商南縣實施“南茶北移”,隨之山陽、丹鳳也相繼種茶建園,如今,柞水縣也引種成功。

  近年來,我市按照“打造大品牌、做強茶產業”的發展思路,大力推行茶葉種植規范化管理,實行標準化生產,茶葉基地生產過程可監控、生產投入品可監管、生產記錄可查詢、質量管控可追溯,抓品牌、定標準、強龍頭、促銷售、擴影響,制定了首個省級地方茶葉標準,打造了全市茶葉統一品牌——“秦嶺泉茗”,“秦嶺泉茗”品牌現已躋身全國名茶系列,茶葉產業也已經成為商洛的優勢主導產業和鄉村振興的朝陽產業。

  丹鳳縣武關鎮的毛坪村,山高石多,氣候溫潤,是高山巖茶的絕佳生長地。20世紀90年代初,勤勞智慧的毛坪人就發現了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從鄰近的商南縣引進茶樹種子,使毛坪成為丹鳳縣唯一一個發展茶產業的村子,“茶鄉毛坪”“北緯33.33°中國最北的綠茶產地”等名號不脛而走。曾任駐村第一書記,帶領鄉親發展茶產業的段海波介紹道,多年來,當地從種植規模、基地培育、產品加工、品牌打造等環節發力,使茶產業成為毛坪的一枝獨秀。目前,村上茶葉種植面積達6000畝,成立茶產業專業合作社4個、茶業加工廠3家,開發了毛尖、紅茶等十余種產品,擁有“丹鳳泉茗”“秦鼎紅”和“武關毛尖”3個茶葉品牌,全村90%以上的村民被鑲嵌在茶產業鏈上,“茶鄉毛坪”遠近聞名。

  目前,商洛茶葉主要分布于商南、山陽、鎮安、丹鳳4縣,主要種植品種有紫陽群體種、陜茶1號、龍井43號、安吉白茶、中茶108等。茶產品有綠茶、白茶、紅茶、黑茶等4個品系。全市茶葉種植規模達到57.33萬畝,可采茶面積39萬畝;產量8300噸、產值15億元。全市茶葉企業達到40家,茶葉專業合作社102個,茶葉加工廠252個,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從事茶產業人員5萬多人,主產區茶農戶均收入2萬多元,人均收入5000元,增收帶貧效果非常顯著。

錨定目標繪藍圖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商洛生態優美,氣候天成,資源富集,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之美譽,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生產優質生態茶提供了基礎保障,大秦嶺的生態賦予了商洛茶獨特香氣和甘醇滋味,茶葉主要分布于北緯33°的秦嶺山區,是地道的秦茶,色澤綠潤、湯色明亮、香高持久、極耐沖泡,富含硒、鋅等微量元素。

  茶葉的適生區本在北緯30°以南,而“南茶北移”的創始人張淑珍卻破除重重困難把茶葉引種到商南,從荒山禿嶺到如今中國西部最北端茶葉種植區,不但結束了商南縣不產茶葉的歷史,還使茶葉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

  商南縣試馬鎮郭家埡村,2008年通過村上土地流轉,招商引資,引進了沁園春茶業有限公司,一顆顆茶樹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從平地到坡塬,從山腳到山頂,一片片茶葉成了當地群眾的“搖錢樹”。“郭家埡白茶基地目前有白茶2000畝、黃茶400畝、龍井43號600畝,是陜西省最大的無性系示范園,也是省內首批通過GAP認證的示范園。”沁園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超指著茶園介紹道。

  茶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龍頭化帶動、公司化運作。

  去年10月,一個來自大秦嶺的嶄新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商南鹿茗”正式面世,成為商洛市茶產業發展歷程中一個標志性事件。

  商南茶葉發展的新局面是從成立茶葉聯營公司開始的。1985年至今,商南縣茶葉從分散種植到綜合規劃,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商南縣多家茶葉企業為了同一個目標,加大基地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訂單農業,延伸產業鏈條,做優做強茶葉產業,打造茶海公園,6村10企實現產業大聯合,同時向王家樓、洋淇、王家莊、桑樹、黑漆河等村延伸發展,推動區域內茶葉由散變聚,走向規模化發展。

  “茶產業要發展好,保證品質是關鍵,我們采取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除草、統一施肥、統一防蟲、統一采摘、統一加工,讓一切生產工序環節都在可控范圍之內,確保產品的優良品質,使茶園種植走上了科技化、標準化、品牌化的發展之路。”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總經理劉保柱告訴記者,今年他被推薦為打造生態茶城工作推進專班成員,參與商南縣茶產業規模、品質、品牌三提升,產業向旅游、康養、深加工三延伸實施工作。

  商南縣在第十九次黨代會上把打造“生態茶城”確定為首要目標,下定決心舉全縣之力把茶產業做大做強、做到極致,努力打造百億級茶產業集群,為商洛打造“一都四區”提供支撐。經過60多年的發展,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已達到25萬畝,實現“人均一畝茶”,產量6500噸,帶動綜合收入15億多元,茶品牌傳播力顯著增強、市場占有率持續增加、市場知名度美譽度大幅提升,茶葉已經成為商南人民持續增收的“綠色銀行”。

茶旅融合促轉型

  去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康市平利縣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現場考察調研,與現場茶農親切交流說:“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能夠在這里脫貧奔小康,做好這些事情,把茶葉這個產業做好。”這也堅定了商洛人種植茶葉、發展茶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抬頭一線天,低頭是深淵;喊聲聽得見,握手要半天。”這是昔日人們對黃花嶺的評價。如今的黃花嶺,萬畝生態有機茶園在高山群峰間錯落分布,好似一幅濃墨重彩的山水畫,美不勝收。

  40年前,為了生存,黃花嶺茶區村民曾大面積種植黃姜,隨著市場波動,黃姜價格下降,種植量逐漸減少,曾經欣欣向榮的山地漸漸荒蕪。1995年,許紅飛籌集資金100萬元成立茶產業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村上100多戶群眾的2000畝坡耕地,種下茶籽,在黃花嶺上建成了第一塊茶園。為了提高村民的種茶積極性,他免費提供茶籽和技術。從種茶到制茶,許紅飛苦心鉆研,建設茶葉加工廠,成立金橋茶業有限公司,精心生產、制作的第一批茶葉投放市場后,得到了很好的反響。村民嘗到了甜頭,種植面積開始逐漸擴大,產量也逐步提高。公司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利益鏈接模式,保障了茶農的銷售,鼓足了茶農的錢袋子。

  “我家把30畝地入股到公司,一年能領5000元分紅。我在這里打工,每月發3000元,美著哩!”山陽縣南寬坪鎮甘溝村村民王世榮笑呵呵地說。

  許紅飛主持創建的“蓮花翠茗”綠茶、“蓮花仙”紅茶、“蓮花仙毫”白茶3個品牌,在我市茶葉市場占據重要位置。

  2021年9月,山陽金橋茶業的蓮花茶成功入選十四運會官方特許商品。

  為實現集約經營,讓茶產業提質增效,當地通過改造老茶園、建設新茶園、整合零星茶園等方式,讓茶葉產業真正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現在,黃花嶺茶區每年生產7萬公斤茶葉,年茶葉總產值500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1.8萬元左右。

  如何利用現有的茶葉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進一步拓寬收入渠道?還是要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2019年,許紅飛成立山陽縣綠水青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依托當地生態資源稟賦,大力發展茶鄉體驗游,在傳統茶業基礎上催生出茶園旅游新業態,實現了荒山變茶山、村民變茶農、景區變公園,走出了以茶為媒、以茶興業,以茶興旅、以旅促茶的“茶旅融合”新路子。公司深度挖掘茶葉文化,積極打造獨具特色的茶創小鎮。如今,總投資2.5億元的茶創小鎮已初具規模,一個集茶園體驗、休閑養生、生態農業觀光、美麗鄉村游與重點景區游為一體的多元業態、綜合產業正在形成。目前,茶創小鎮經營總面積2萬畝,其中可采茶園面積1.2萬畝。融合發展的茶產業已成了當地助農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重要產業,實現產業興、農民富。其中,依托茶產業就有效帶動了周邊2個鎮5村3000戶村民穩步增收致富。2020年黃花嶺茶區的游客近2萬人次,生態茶園旅游促進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近年來,山陽縣高度重視茶葉產業發展,每年拿出700萬元左右的資金給予扶持,大力實施特色農業產業開發,積極發展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等現代化農業,興茶園,擴基地,提效益。全縣有茶葉生產加工企業23家,茶葉合作社11家,擁有百畝以上茶園的大戶50多家,初步形成了公司專營、大戶聯營與個體經營相結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茶園分布于寬坪、漫川、延坪、法官、天竺山5鎮22個村,種植茶葉農戶達到5720戶,茶園面積17.2萬畝,現有可采摘面積10.7萬畝,總產量達1620噸,實現銷售收入5億多元。

打造品牌謀未來

  鎮安達仁鎮象園茶歷史悠久,盛名遠揚。因長在秦嶺里,長在高山上,長在氧吧中,好山好水好空氣,孕育了鎮安茶葉有機、栗香、耐沖泡三大特質。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打造品牌,實現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避免茶葉品質參差不齊,一直困擾著茶農。一個叫劉法海的人破解了這一難題。2008年,劉法海帶領村民流轉土地建標準化茶園基地,鎮安茶園面積從最初的3500畝,發展到現在的10萬多畝,茶葉重點鎮也擴展至柴坪、月河、廟溝等7個鎮。

  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茶葉產業,2011年,鎮安縣出臺了《關于整合茶葉產業資源的決定》,使茶葉產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茶葉已逐漸成為鎮安的支柱產業之一。劉法海所在的陜西盛華茶葉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擁有標準化茶園基地2.6萬多畝,建有年加工能力200噸的茶葉精選、產品包裝加工廠,建立線上銷售平臺,年實現銷售收入近5000萬元。公司研發的“象園霧芽”茶被認定為陜西省名牌產品,并在歷屆茶博會上獲得30多枚金獎,成為陜西秦嶺高山茶的一張名片。

  2018年,鎮安縣達仁鎮(鎮安象園茶)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近年來,鎮安縣堅持將茶葉產業作為促進群眾脫貧致富的優勢主導產業來發展,在種苗補助、基地建設、配套設施、土地流轉、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全方位支持,通過茶葉質量安全整治和標準化技術推廣,改造低產茶園5萬畝,開發綠茶、白茶、紅茶三個品系十多個品種。鎮安縣現有龍頭企業5個,茶葉專業合作社達到50個,茶葉加工廠32個,上繳利稅72.5萬元。目前,鎮安縣種植茶葉10.5萬畝,年產綠茶1200噸,產值達到2.2億元。全縣現有茶農4375戶,從事茶業生產經營人員1.4萬人,茶農人均純收入達到1.57萬元,帶動貧困戶1800戶5700多人實現脫貧。茶產業的不斷發展,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致富的“茶經”。

  商洛人民戮力同心,茶產業發展成績喜人。我市“商南茶”“象園茶”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2家茶企獲GAP認證,有5個以茶葉為主導產業的村鎮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商南縣先后獲得“中國名茶之鄉”“中國茶業扶貧示范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稱號,近期又被農業農村部列入陜西省茶產業集群重點縣。商洛茶先后銷往馬來西亞、泰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和地區。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下一步,我市將茶產業作為產業振興的重點內容,持續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不斷擴大商洛茶葉銷售規模,帶領茶農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力爭到2025年,全市茶園面積達到60萬畝,茶葉總產量1萬噸左右,主產區茶農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漫山的茶樹猶如一幅優美的生態畫卷正徐徐展開,吸引八方游客來商洛觀光品茗。

  • 相關閱讀
  • 商南真學真干推進黨史學習教育

      本報訊 (孫傳卿 何祖峰)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商南縣在“真學真干”上下功夫,黨史學習教育不斷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商南縣強化示范引領,以“抓示范帶動”和“抓后進整改”...

    時間:11-29
  • 青山鎮開展送崗上門暨就業幫扶活動

      本報訊 (白志鑫 馬 艷)為深化溧商協作,推動就業幫扶工作取得新實效,近期,商南縣青山鎮政府結合正在開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聯合縣就業管理局、紅海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在鎮移民小區舉辦溧商...

    時間:11-26
免責聲明:本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师~你的技术真好好大| 99re在线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网| 亚洲图片欧美日韩|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 国产真实系列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 强行交换配乱婬bd| 久久se精品动漫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韩国电影高清免费观看中文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玩| 两根一进一出啊灌满了视频 | 麻豆传播媒体app大全免费版官网|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99这里只精品热在线获取| 性色欲情网站iwww|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丰满妇女强制高潮18XXXX| 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 久青草影院在线观看国产| 欧美三级黄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国产电影在线观看| 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下载| 偷看农村妇女牲交|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又粗又黑又大的吊av|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的车视频 |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1|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99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正在播放国产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