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為進一步規范全縣秦嶺“五亂”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有關線索辦理,商南縣建立秦嶺“五亂”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線索辦理四項機制,夯實縣紀委監委監督保障責任、職能部門監管責任,倒逼各部門嚴格履職盡責,嚴肅查處秦嶺“五亂”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中違反黨紀法規的行為,形成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強大工作合力和有效震懾。
線索移交機制。縣公安、住建、城管、水利、農業農村、文旅、應急、林業等職能部門要結合各自行業職能,認真梳理秦嶺“五亂”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治過程中發現的違反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有關法規以及在工作中推進不力、失職失責的有關問題線索,每月10日前將上月梳理情況形成明確意見后及時移送縣秦嶺辦。縣秦嶺辦加強與縣紀委監委的溝通對接,綜合研判后建立問題線索臺賬,及時移交縣紀委監委處置。
線索辦理溝通機制。縣紀委監委接到縣秦嶺辦移交線索后,根據干部管理權限開展核查。縣紀委監委定期與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工作交流和重要情況會商,及時反饋日常監督、巡察檢查以及信訪舉報中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管在日常、抓在經常,防微杜漸、警鐘長鳴。
典型案件通報機制。縣紀委監委聯合縣秦嶺辦以及相關行業部門,對查處的案件進行集中研判,對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的案件,在紀委監委網站及新聞網站、電視等媒體點名道姓通報曝光,強化警示震懾。
以案促改機制。縣紀委監委會同縣秦嶺辦扎實做好查辦案件“后半篇文章”,對問題線索反映集中、涉案人員集中的部門或行業,下發“以案促改”工作建議,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深刻剖析案件中暴露出的思想認識、責任落實、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查找原因,建章立制,切實做到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達到懲治一個、警示一片、保護一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