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陽 李治軍
“連續4年榮獲中國‘天然氧吧’榮譽稱號,取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縣、省級生態園林縣城、省級生態建設強縣等20多項中省級榮譽……”
這是商南縣生態文明建設收獲的累累碩果。
商南縣第十八次黨代會以來,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構建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人大政協依法監督、環保部門統一監管、各部門分工協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狠抓生態環境保護,著力用“好生態”為全縣人民的小康生活鋪就堅實“底色”。
防治大氣污染讓藍天常在
過去的五年里,商南縣嚴格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和鐵腕治霾專項行動,加大燃煤、揚塵、機動車、工業污染源治理,淘汰落后產能,強化餐飲油煙治理,禁放煙花爆竹,努力讓藍天常在。在藍天保衛戰行動中,出動執法人員1912人次,檢查企業340家,立案48起,拆改燃煤鍋爐18臺,治理淘汰柴油貨車及老舊燃氣車108輛,治理非道路移動機械13臺,全面關停黏土磚廠40個,取締夜市燒烤攤點80處,督導400家餐飲企業安裝油煙凈化設備、13個建筑工地安裝在線監測儀器。通過有效治污防污,與2015年相比,化學需氧量削減了5.30%、氨氮削減了5.16%、二氧化硫削減了6.55%、氮氧化物削減了5.56%,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減低3.64%,五項指標均完成任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10天以上,2020年達346天。
呵護江河溪流讓碧水常清
過去的五年里,商南縣始終把“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水污染防治工作為重點,全面落實《商南縣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和《商南縣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加強污染源頭綜合治理和管控。深化重點流域、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地下水污染等“六項治理”工程,逐級細化“四級河長制”責任清單,嚴格落實“一河一策”“水十條”實施方案。累計投資3.2億元,完成了縣城生活污水處理廠的一級A提標改造、城區污水管網改造、農村污水治理等60個水環境治理項目,加強水生態治理與保護。加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改水改廁工程,建成32個村級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按照“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充分發揮金絲峽5A級景區輻射帶動作用,把丹江畫廊與蓮花臺水利風景區地域優勢結合,串珠成線,沿江、沿河打造“水清、堤美、岸綠、果香”的生態美新亮點。
管控廣袤良田讓沃土常凈
過去的五年里,商南縣深入貫徹“土十條”,防保結合,突出土壤監管、治理、修復等重點,全面打好凈土保衛戰。健全監管機制,完善土壤環境管理體制和土壤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建立了土壤污染風險源和環境管理檔案,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強化農業污染源治理,拆遷關閉25家污染治理不達標的規模養殖場,新建養殖場全部按要求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全縣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71.4%,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87.89%。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有效管控廣袤良田,讓商南沃土常凈。
實施建管聯動讓青山常綠
過去的五年里,商南縣以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抓手,深化“綠色商南”建設,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截至2019年,累計實施退耕還林25萬畝;嚴格執行森林資源“禁伐”措施,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全縣林地面積達23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7.1%,“綠色商南”生態特征更加鮮明。嚴守生態紅線,加強區域礦產資源開發監管,形成了依法治山、嚴格管山、合力護山的良好格局,聯合開展礦山企業專項整治30多次,依法取締采礦權礦山6家、取締關閉采石場8家;投入1.2億元開展生態恢復治理,創建國家級綠色礦山1座,10多家礦山企業正在創建省級綠色礦山,礦山生態環境持續穩定變好,“綠色商南”的底色更加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