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商南縣過風樓鎮縣河口村開展了“保護縣河、爭當秦嶺生態衛士”主題黨日活動。村黨支部組織黨員、保潔員、志愿者、護林員共15人,在流經該村的縣河兩岸撿拾垃圾、清理河道,以實際行動踐行保護環境的使命。
在商南縣,像這樣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經常都能見到。
近年來,商南縣委、縣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保護好生態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底線要求,著力打好保護碧水、藍天、青山、凈土“四大保衛戰”,當好秦嶺生態衛士,縣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先后被評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質量“明顯變好縣”“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縣”、全省生態文明推動力“最具影響力區域”,省生態建設強縣等,連續4年獲“中國天然氧吧”殊榮。
理念上,緊繃“生態紅線”
近年來,商南縣把生態環境保護列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做到與脫貧攻堅、重大項目建設等重點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督查、同考核。縣上每年與相關部門、各鎮辦簽訂生態環保工作目標責任書,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钡囊?,細化部門監管責任、鎮辦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切實增強保護生態環境的自覺性,促使各方面在思想上緊繃“生態紅線”。
據統計,2020年,商南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生態環保工作12次,傳達學習上級環保工作會議精神5次,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學習8次。
目前,在商南縣,不僅縣級層面高度重視,相關部門、鎮辦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也大大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一把手”工程。
正如商南縣試馬鎮分管生態環保工作的公用事業服務站站長殷小會所說:“鎮黨委、政府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把這項工作拿在手上,加強對轄區‘五亂’問題的巡查、監管,著重抓‘村級網格員每周巡查一次、鎮網格員每月巡查一次’的制度落實?!?
行動上,打好“四大保衛戰”
在緊繃“生態紅線”的基礎上,商南縣著力打好保護碧水、藍天、青山、凈土“四大保衛戰”,“四位一體”全面全力保護生態環境。
在保護碧水方面,制定了《商南縣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商南縣碧水保衛戰工作方案》等文件,對水源地保護、污水處理、廢水治理等細化任務、明確分工和責任。實施中,主要依托項目落實保護和治理,其中,2019年、2020年共投資1.02億元,實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重點項目12個。目前,商南縣農村污水處理率達58%,生活垃圾清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80%和66%,丹江出境斷面持續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滔河、黑漆河等流域水質穩定達到功能區標準,城鎮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堅持鐵腕治霾,聚力保護藍天。實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大行動,逐步擴大清潔能源使用范圍,強化大氣污染的源頭治理。其中,2020年啟動的14個污染減排項目全部實施到位,測算削減化學需氧量86.2噸、氨氮13.72噸、二氧化硫232噸、氮氧化物93噸,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總量減排任務。2020年,空氣優良天數為346天、同比增加35天,優良率為95%、同比增加10%。
持續推進青山保護。每年列支50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實施“綠色商南”建設行動,強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水土保持、森林生態修復、重點防護林建設、重點區域綠化等“七大工程”,全面落實封山育林、退耕禁牧等措施,不斷加大造林增綠力度。到2020年底,該縣森林覆蓋率已提升至67.1%。
商南縣還積極開展凈土保護,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體系和調查評估制度,層層壓實縣鎮村土壤環境管理責任;實施源頭治理,嚴格審批排放重點污染物的建設項目,防范建設用地新增污染。特別是2019至2020年,商南縣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清理生活垃圾1.2萬噸,清理溝渠2300公里、殘垣斷壁1200多處,全縣農村環境持續優化。
“縣域內礦山企業、工業企業治污設施運行正常;農村生活污水、垃圾處理逐漸完善;空氣優良天數創歷史新高,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更舒適、更加幸福?!?月24日,當筆者問到實施“四大保衛戰”帶來的變化時,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南縣分局主要負責人楊斌如是說。
機制上,構建多重保障
5月初,商南縣啟動了2021年度“優秀秦嶺生態衛士”評選,評選1個先進集體、3名先進個人,6月中旬結果將揭曉。
為了加強保護,商南縣制定了《優秀秦嶺生態衛士評選辦法》,從今年起,每年面向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村(社區)、社會團體和環保志愿者,評選在生態保護方面有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每3年為一屆,每屆以每年的結果為基礎再評選優秀。
“開展優秀秦嶺生態衛士評選,目的是激發廣大干部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評選加強宣傳,擴大影響,帶動更多干部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5月24日,商南縣秦嶺生態保護中心主任劉航介紹。
這是商南縣推進常態保護的一項有力措施,也是實現長效保護的一項新機制。
生態環境保護,關聯方方面面,既有各級政府,又涉及企業,還離不開城鄉廣大群眾,是一項啃硬骨頭工作。緣于此,近年來,商南縣逐步建立實行資金投入、產業準入、專項考核、長效保護四項機制,構建形成有力的保障體系。
資金投入上,商南縣每年預算1000萬元環保專項資金,并將生態轉移支付資金的5%用于環境能力建設等。產業準入上,啟動實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格項目準入,從嚴落實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產業準入清單制度;堅持“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特別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對各類開發建設項目實行強制性、全過程監管??己朔矫妫芯砍雠_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實施細則》《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網格員管理辦法》等制度,把生態環境保護確定為縣委、縣政府閉環責任管理的事項,建立起“部署、協調、督辦、整改、問責、總結”閉環責任鏈條,形成責任傳遞、壓力傳導的推進落實機制。長效保護方面,去年,《商南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實施方案》完成修訂并實施,為該縣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劃定了“條條框框”,提出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