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銀祥 段陽)“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這幾年,商南的變化太大了,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對于居住環境的變化,土生土長的商南人章元海深有感觸。“十三五”以來,商南縣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狠抓藍天、碧水、凈土、青山“四大保衛戰”,全縣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呵護秦嶺“綠肺”,讓藍天常在。堅持打好“減煤、控車、抑塵、禁燃、增綠”組合拳,加快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以電補氣等清潔能源改造,強化餐飲業油煙凈化管理,推進揚塵污染治理,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確保每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都穩定達到310天以上。
呵護江河溪流,讓碧水常清。全面落實《商南縣碧水保衛戰實施方案》《商南縣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2017—2020年)》等文件精神,深化重點流域、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地下水污染、工業聚集區等“六項治理”,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
呵護廣袤良田,讓沃土常凈。深入貫徹《土十條》,以防保結合為手段,突出土壤監管、治理、修復等重點,全面打好凈土保衛戰。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全面完成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強化農業污染源治理,先后拆遷、關停了一批污染治理不達標的規模養殖場。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累計完成投資4000多萬元,對55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建成35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受益人口超過3萬人。
呵護秦嶺脊梁,讓青山常在。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形成依法治山、嚴格管山、合力護山的良好格局。深化“綠色商南”建設,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全縣累計實施退耕還林25萬畝。大力開展礦山整頓,積極開展采礦權退出和過期采礦權治理工作,全面整改秦嶺礦產資源違規審批和違規建設、違規采礦采石等問題,有效杜絕了各類破壞山體生態行為。
“十四五”時期,商南縣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方向,聚焦優勢轉化,厚植發展后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之以恒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積極培育特色農業、新材料、大健康、大旅游“四大產業增長極”,切實把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走出一條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融合發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