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緒剛)5月11日,筆者從市生態環境局商南縣分局獲悉,今年以來,商南縣持續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扎實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徹查徹改秦嶺“五亂”問題,推動省、市反饋圖斑整改清零,完成春季營造林6.2萬畝,成功舉辦“中華秦嶺大講堂”,啟動實施“我眼中的生態商南”攝影展等主題活動,陶久林獲得全國“最美生態護林員”稱號,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氛圍日益濃厚、干群行動更加自覺。
強化問題整改。堅持“存量問題零容忍、增量問題嚴追責”的原則,對未完成的中央和省委環保督察、省委專項巡視、“回頭看”檢查、圖斑反饋等問題,由縣紀委監委對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實行約談,確保在5月中旬前全面徹底整改到位。常態化排查整治秦嶺“五亂”問題,對侵占河道、開山取石、違法采砂、亂挖房基等問題,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大整改,確保存量問題清倉見底、新增問題堅決遏制,努力實現“山無傷疤、地無亂建、水清河美、生態宜居”的良好局面。
推進水土氣山保護。嚴格落實《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扎實開展“秦嶺生態衛士行動日”系列行動,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進秦嶺區域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線”劃定,加快小水電退出、尾礦庫治理、農家樂規范和生態環境修復工作,全力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秦嶺山更青、水更綠、生態更優美。
從嚴落實河長制。縣河長辦擔負全縣境內河道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各級黨委、政府擔負起河道流域的屬地管理責任,各級河長嚴格落實巡河要求,確保對涉河違法違規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處理。嚴格管好下河路口設置河道采砂、河道種植、魚蝦捕撈、侵占岸線等行為,加大水質監測和污水排放監管力度,接續開展丹江等流域治理行動。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持續加強河長制及河道管理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引導廣大群眾自覺保護河流生態環境。建立河道管理網格員機制,將河道巡查任務納入秦嶺生態保護網格員職責范疇,確保巡河護河工作有效覆蓋。認真細致排查黑臭水體,堅決防范工礦企業、居民生活、農業面源等方面污水直排,確保丹江出陜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常態化開展“清四亂”行動,扎實開展涉河違法行為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侵占河道、非法采砂、超標排放等違法違規行為。在河岸道路兩旁實施規模化植樹綠化工程,強化岸線空間管控與保護,真正實現“河道無垃圾、河岸無違建、河中無障礙、河床無淤塞”。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線索移交、依法辦理、案件督辦、約談問責等工作機制,著力完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化網格化監管平臺,評選表彰一批“優秀秦嶺生態衛士”,嚴格落實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產業和項目準入清單制度,持續加強生態環境風險評估,對重點生態環保案件納入公益訴訟,加大聯合執法和違法打擊力度,真正杜絕各類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