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陳鳳梅2.8斤”“陳改蓮3.4斤”“陳金云2.9斤”……4月10日,商南縣城關街辦捉馬溝村金馬現代農業園區院子里,采茶工經過簸篩、分揀、稱重后,依次領取當日勞務報酬。
商洛市金馬現代農業園區是商南縣城關街辦捉馬溝村黨支部書記羅鐮威返鄉創業,依托陜西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集茶葉、羊肚菌、油料作物種植、加工及銷售于一體的農業園區。
“園區建成有4年時間,我一直在這里采茶務工,每年春季采茶就能掙兩三千元。”捉馬溝村下河組50歲的陳金云,曾因病成為村里的貧困戶,“現在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兒子也大了,我經常到茶園干些零活,脫貧后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金馬現代農業園區現有深山茶園500多畝,無性系茶園及農戶合作茶園680畝。建設辦公場所和標準化廠房2200平方米,各類加工設備66臺套,古法壓榨食用油,茶葉加工,包裝羊肚菌、香菇、木耳等農產品流水線全部投產,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3年前,我們公司與商洛學院科技處、商洛市質檢所等單位合作,成立‘林下立體種植專家工作站’,去年流轉土地280畝,新建標準化茶菌套作大棚104個,用于茶園套種羊肚菌的研究、試驗與示范。”陜西君悅康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捉馬溝村黨支部書記羅鐮威說。
捉馬溝村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景色迷人。312國道、西合鐵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村內主干道、通組入戶路暢通,電力設施、通信信號、安全飲水已實現全覆蓋。
以特色產業發展、道教文化旅游、休閑體驗觀光園于一體的捉馬溝村,目前全村有茶葉種植基地1180畝,羊肚菌種植基地100畝,鋼結構大棚104個,農副產品加工廠1個,養殖大戶5戶。2021年,該村被確定為商南縣鄉村振興示范村。“我們村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在茶園采茶心情舒暢。”提起采茶收入,下河組69歲的陳鳳梅老人笑得合不攏嘴,“一天采2斤多鮮茶葉,每斤40元,就能掙100元以上,我都在這里掙了1000多塊錢。”
羅鐮威說,預計今年產茶1500多公斤,茶葉收入100萬元以上。目前每天可采毛尖鮮茶50多公斤,平均每天用工25人,季節采茶用工達千余人次,帶動全村群眾從事茶園修剪、除草、施肥等日常務工,增加群眾就業收入。
“園區茶葉種植以龍井品種為主,間種當地傳統茶葉。”羅鐮威說,“我們將原來的荒坡栽種茶葉,在茶園中套栽桃樹千余株。還計劃再流轉山坡200畝,栽植樹形金銀花、桃樹等,使荒山蓋上綠被子,坡嶺開花結果子,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實現山上有花有果、地上有茶有菌的綠色產業格局。”
企業發展壯大,園區帶貧益貧,群眾就業增收,捉馬溝村一幅鄉村振興的藍圖初見雛形。
目前,捉馬溝村鄉村振興總體規劃已經確定:以“一品三園六同步”為抓手,即形成茶葉、食用菌、食用油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現代農業園區、茶葉采摘體驗區、道教文化旅游觀光區三大園區;同步提升基礎設施、庭院經濟、數字鄉村和網絡直播、文化娛樂、環境整治、基層治理水平。著力打造“春觀花”“夏納涼”“秋采摘”“冬農趣”的振興示范村,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
“在商洛市委宣傳部的幫扶下,我們村因地制宜,依靠科技支撐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合理規劃布局,統籌推進,積極營造整潔、舒適的村莊環境,引導群眾樹立良好衛生習慣,徹底改變村容村貌,逐步實現生態宜居、富裕文明的新鄉村。”羅鐮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