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商南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自覺踐行“兩山”理念,聚力打好青山、碧水、藍天、凈土“四大保衛戰”,扎實做好天、水、地、山、人“五篇文章”,奮力推進“靈秀商南”建設。
一、聚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做好“天”的文章。堅持以鐵腕治霾為契機,嚴格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大氣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確保“商南藍”成為常態。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堅持打好“減煤、控車、抑塵、禁燃、增綠”組合拳,加大黃標車、老舊車淘汰和“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消除中心城區燃燒煙煤、燃放鞭炮現象,空氣質量明顯好轉。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加快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以電補氣等清潔能源改造,大力拆改燃煤鍋爐、拆除立窯生產線,全面關停黏土磚廠,取締小選礦、小皂素企業,強化餐飲業油煙凈化管理,實現四項減排指標全部高質量達標。推進揚塵污染治理,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深入開展“文明工地”創建活動,切實控制道路揚塵污染,不斷鞏固和提高空氣環境質量。
二、聚力打贏碧水保衛戰,做好“水”的文章。始終把“一江清水送津京”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以水污染防治工作為重點,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污染源頭管控,深化重點流域、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入河排污口、地下水污染、工業聚集區等“六項治理”,強化水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末梢水全過程管理,提升水污染處理、水資源利用、水風險防范“三個水平”,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強化河道綜合治理,推行出境斷面水質月監測通報等機制,逐級細化“四級河長制”責任清單,實施“一河一策”“一段一策”,推動“水十條”落到實處。打造丹江生態畫廊,大力實施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四年行動計劃,謀劃啟動丹江生態畫廊建設,加快推進蓮花湖水利風景區建設,積極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打造“上游金絲峽、下游蓮花湖、漂流賞畫廊”旅游大環線,塑造“水清、堤美、岸綠、果香”的美好景象。
三、聚力打贏凈土保衛戰,做好“地”的文章。堅持深入貫徹“土十條”,以防保結合為手段,突出土壤監管、治理、修復等重點,全面打好凈土保衛戰。健全監管機制,完善土壤環境管理體制和土壤污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與重點監控企業、相關單位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夯實土壤污染防治責任。全面排查監測,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對全縣重要糧油生產區、蔬菜種植區、飲用水源地、畜禽養殖場周邊,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現狀監測,建立土壤污染風險源和環境管理檔案,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積極治理修復,重點抓好固體廢物監管、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持續性有機物污染和危險廢物綜合治理。強化環境整治,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村莊清潔百日行動,積極推動“廁所革命”“五美庭院”創建,建立村組保潔長效機制,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
四、聚力打贏青山保衛戰,做好“山”的文章。堅持以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堅決打好青山保衛戰,努力形成依法治山、嚴格管山、合力護山的良好格局。深化“綠色商南”建設,認真實施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工程,嚴格實行森林資源“禁伐”措施,年造林都在2萬畝以上,綠色底板更加鮮明。大力開展礦山整頓,積極開展采礦權退出和過期采礦權治理工作,有效杜絕各類破壞山體生態行為。積極恢復山體生態,穩步推進新開嶺省級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加強秦嶺區域礦產資源開發監管,全面做好秦嶺礦產資源開發區生態恢復,著力深化綠色礦山建設,提高礦區植被覆蓋率,堅定不移守住生態紅線。
五、聚力打造靈秀商南,做好“人”的文章。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產業,積極營造美好環境,讓全縣人民從生態環保中,得到更多實惠、享受更多幸福。培育綠色生態產業,深入推進“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大力發展“茶、菌、果、畜、游”“5+X”產業體系,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推進綠色環保發展,大力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和清潔生產示范工程,積極支持重點工礦企業、企業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產品。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節能降耗有關規定,積極謀劃建設“資源依賴度低、生態環境影響小、生產力帶動上升快、群眾滿意度高”的重大項目,強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倡導綠色文明生活,以全國文明縣城和國家園林縣城創建為載體,優化城區規劃布局,挖掘歷史文化遺產,大力構建公共綠地體系,提升城市發展品位。不斷完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大力開展“門前四包”工作,有效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積極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文明單位創建活動,積極推廣環境標志產品、綠色有機產品,讓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