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脫貧攻堅“三排查三清零”百日沖刺系列報道之四
代緒剛
“我現在搬進了縣城,在城里務工,手頭攢到錢了,再回村里腰桿都能挺直了。感謝黨的好政策,我一定會好好干,把日子越過越紅火。”商南縣金絲峽鎮西灣村村民彭家有高興地說。
彭家有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2019年的春天,彭家有期盼已久的新房鑰匙拿到手,幫扶干部還幫他找到了在陜西福盛礬業科技有限公司水溝礬礦開車的工作,包吃住,月工資5500元,如今他家已經順利脫貧。
3月份以來,商南縣聚焦“兩不愁三保障”,開展“三排查三清零”百日沖刺行動,強力推進問題整改,確保5月底前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存量清零、易地搬遷舊宅騰退、移民搬遷后續管理、帶貧產業作用發揮、風險防控機制完善等重點工作任務。
危房改造方面,按照“識別到人、改造到戶,統一標準、整村推進”思路,采取分散建設和集中改造相結合的方式,從根本上改善了貧困群眾的居住條件。在重建或修繕過程中,實行指定專人負責,采取不定時、不定期抽查等方式開展質量跟蹤監督檢查,不達標準不驗收,切實將危房改造作為放心工程、民心工程來打造。截至目前,全縣共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3030戶、非貧困戶危房改造1048戶,共計兌付補助資金7145.5萬元,危房改造開工率和建成入住率均達100%。
在易地搬遷方面,全力推動基礎設施管護、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內生動力激發、返貧預警等長效機制落地落實。“十三五”商南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937戶15919人,建設16個集中安置點,集中安置3683戶14919人,分散安置254戶1000人。截至目前,所有集中點房屋建設及配套項目建設全部完工并順利通過了竣工驗收,分散安置房全部建成。所有易地扶貧搬遷戶全部實際入住,入住率100%。完成舊宅騰退3543戶,騰退率96.83%,拆除2667戶,拆除率94.47%。全面完成了13個易地扶貧搬遷“雙示范”創建任務,創新實踐了“扎根子”“菜籃子”“錢袋子”三項工程,有效增加搬遷群眾收入,實現了一戶至少一人就業的目標。
持續推進“三業脫貧”,鞏固脫貧成果。持續發展產業脫貧項目,先后引導425戶510人農民職業型搬遷勞動力到現代農業園區從事種植、養殖業,構建了“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變居民”的發展格局。持續增加就業脫貧機會,先后招商引進民營企業在移民安置區創辦社區工廠、扶貧車間、帶貧主體40個,解決社區工廠和本地就業1249戶1355人。持續激勵自主創業,設立專項扶持基金,支持搬遷群眾通過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創業,先后引導408戶437人“三產”服務型搬遷勞動力自主開店或從事旅游“三產”服務。
同時,大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有組織開展勞務輸出,引導2080戶2284人技能工人型搬遷勞動力到外地務工,開辟公益專崗1584個,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2019年,全縣搬遷戶人均收入已達8502.9元,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實施精細化管理,跟進式服務,有效解決移民搬遷社區服務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按照“新區管理房和人,原籍管理地和林”的辦法,劃分“兩頭”管理職責,以“人”為主的管理服務歸新區,以“地”為主的管理服務歸原籍,確保群眾原址權益不受損,新區權益有保障。建立健全了移民小區黨組織體系、居民自治體系、治安防控體系、管理服務體系,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等機構,配套建設衛生室、生活超市、物業等服務,讓廣大群眾享受搬遷帶來的便利和紅利。以村(社區)為單位,建立“一約四會一榜”機制,在安置點黨組織主持下,按照相關程序,制定或修訂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嚴格落實村(居)務公開、民主協商議事等制度,依法完善自治機制。加強搬遷群眾基本生活技能和生活方式適應性培訓,增強安置點搬遷群眾公共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文明程度,幫助群眾快速融入新環境、新生活,充分激發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