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成熟,群從樂開懷。
杜金暉 孫雪 李超
近年來,商南縣趙川鎮店坊河村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按照“長中短相結合”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形成了“百萬袋食用菌、千畝瓜蔞、萬畝板栗、萬頭生豬”四大致富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
店坊河村位于趙川鎮西部,距離商南縣城80公里,有12個村民小組,是全縣22個深度貧困村之一,地少人多,山大溝深,地理條件較差,區位劣勢明顯。四大致富特色產業不僅拓寬了群眾脫貧致富渠道,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百萬袋食用菌“落地開花”
初冬時節,在趙川鎮店坊河村的香菇生產基地大棚,淡淡的菌香撲鼻而來,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傘,村民穿梭于大棚間,正在忙碌地采摘長成的香菇,臉上喜氣洋洋,透著豐收的愉悅。
香菇種植戶周善國介紹道:“我家今年種了一萬兩千多袋香菇,使用的是本村菌種廠的菌種,我們可以先使用菌種后付款,也可以在香菇成熟之后還菇,今年香菇收入大概在三萬多到四萬塊錢,再靠平常的零工收入,一年將近有六萬到七萬元的收入。”
趙川鎮店坊河村將食用菌產業基地列為脫貧攻堅產業項目進行重點建設,基地投資1000萬元,規劃總面積200畝,基地分菌種生產區、地面種植區和棚室種植區。截至目前,基地通過產業資金入股、種植香菇共帶動貧困戶87戶,戶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依托村瑞霖食用菌合作社,輻射帶動全村160多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形成了集中連片的百萬袋食用菌種植產業帶。
千畝瓜蔞喜獲豐收
在趙川鎮店坊河村的千畝瓜蔞基地里,一排排架子上爬滿了藤蔓,大大小小、金黃色的瓜蔞掛滿枝頭,村民們滿懷喜悅地采摘瓜蔞,收獲一年的勞動成果。
貧困戶劉湘琴笑著說道:“我從今年三月份到十月份干了120天,掙了萬把塊錢,我們家五畝地流轉給瓜蔞基地,能收入兩千塊錢,現在在基地打工,家也照顧了,錢也掙了!”
2018年,店坊河村引進了華陽盛泰科技有限公司,在松樹溝、上河、竹園、龍王廟等村民小組打造了千畝瓜蔞產業基地。基地建成后,經過不斷探索,采取“公司+基地+貧困農戶”等方式,建立了“一地生三金”的帶貧益貧機制及“一業惠三方”的利益聯結機制,讓企業、村集體、貧困戶三方受益。
產業帶動整村脫貧
同時,村上還緊緊抓住板栗和生豬養殖兩項產業不放松,邀請縣職業中學、朝陽技校等專業培訓機構,先后開展板栗科管、生豬養殖等各類技能培訓,增強群眾發展產業的信心和能力。在鎮村干部及駐村工作隊的引導與支持下,如今店坊河村萬畝板栗基地初見規模,店坊河村與市林業局合作,在溝口、黃龍撞、上河等組,對板栗基地的板栗樹進行嫁接,提質增效,帶動群眾75戶;引進秦川豬生態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500多萬元,在溝口組發展萬頭生豬養殖項目,帶動貧困戶68戶。
通過四大特色產業帶動和群眾自主發展的脫貧小產業,店坊河村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產業全覆蓋。
店坊河村支書黨金耀深有感慨地說,店坊河村山大溝深,地理條件較差,但這里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村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近年來,我們主抓百萬袋食用菌、千畝瓜蔞、萬畝板栗、萬頭生豬四大產業,實現了家家有產業,戶戶能增收,把所有貧困戶都拴在產業鏈上,今年將實現整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