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實施系列報道之三
李治軍 李軍
建成自行車游步道3000米、林蔭畫廊1500米,新建路堤結合壩1700米,硬化田間產業路1500米,修筑灌溉渠2000米、排污渠3條900米;修建籬園1座、觀景臺1處、涼亭4個、觀賞休閑點6個、旅游公廁2個;完成民居改造220戶,改造民宿2家,新辦特色農家樂2家;新建成的500畝狝猴桃園里的狝猴桃幼苗已經長到1米高,生機勃勃……這是商南縣過風樓鎮柳樹灣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取得的新進展。
年初以來,作為過風樓鎮丹水田園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六大功能區”之一的柳樹灣現代農業示范區,已完成建設投資8400萬元,一個融現代生態農業、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秀美村莊日漸成為商南縣“丹江畫廊”最具吸引力的節點。
今年以來,商南縣以規劃為藍圖、以項目建設為支撐,著力打造“丹江畫廊”,發展全域旅游,培育“美麗經濟帶”。根據商南縣“一心三帶五協同”規劃布局的總體方案,丹江經濟帶以丹江流域為軸線,串聯丹江沿線的金絲峽、過風樓、青山、湘河4個鎮,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推動區域趕超發展。
丹江經濟帶的定位是以“旅游+”融合發展為主要模式,發揮金絲峽國家5A級旅游景區品牌的輻射帶動作用,統籌推進丹江沿線景區景點、黃金水道、湖面碼頭、文化遺址、農業園區和水利設施等重點項目建設,做足做活金絲峽、太吉湖、蓮花湖“一峽兩湖”的山水文章,形成“上游金絲峽、下游蓮花湖、漂流賞畫廊”的丹江旅游風景帶,著力打造全域旅游核心區、宜居宜業宜游生態示范區。
丹江經濟帶的重中之重是打造“丹江畫廊”,培育核心競爭力。商南縣把規劃的具體任務落實給各鎮和文旅局等相關部門。按照分年度有序實施的思路,制定了丹江經濟帶今年的推進方案,確定了本年度的重點任務。今年,共實施項目建設46個,其中基礎設施類15個、園區類8個、重點產業類15個、其他類8個。
從年初開始,商南縣相關職能部門和沿線4個鎮積極保障,著力解決相關困難,統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金絲峽鎮立足打造“旅游名鎮、特色古鎮”,鞏固二郎廟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創建成效,提升“金絲十三花”等旅游產品質量,推進旅游產業園區、苗木基地等建設,發展農家樂191戶、農特產品店4個、特色農莊7處。
過風樓鎮丹水田園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加快實施,成效明顯。電商產業園項目已完成縣河口村3萬噸葛根及示范基地建設、集鎮區域“穿衣戴帽”提升等;鎮內湘水路聯合村至水溝村段、郭山路過風樓段均已完工,并實施“油返砂”公路5條共22.07公里,通組路20條45公里,進一步夯實了旅游業基礎。
青山鎮持續推進文碧峰景區開發,完成了山頂2座旅游公廁、云海觀景臺、山頂至娘娘廟1500米游步道、朝陽洞、觀光餐廳、山頂停車場等建設,完善了旅游標識,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已建成投用,目前正加緊創建3A級景區。
湘河鎮依托蓮花湖水利風景區積極建設蓮花臺河燈文化民俗村,開發古紅魚碼頭景點,依托“一腳踏三省”的區位優勢建設白浪邊貿風情文化園。
除了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旅游設施、建設景區景點外,各鎮搶抓脫貧攻堅機遇大力發展產業,振興經濟。金絲峽鎮新建茶園1200畝,發展香菇500萬袋,種植狝猴桃350畝,發展中藥材4000畝,養殖蜜蜂2000箱。過風樓鎮養殖肉兔20萬只,種植香菇1200萬袋,發展中藥材6000畝、狝猴桃1200畝。青山鎮新建茶園1200畝,種植有機魔芋500畝,新發展狝猴桃基地700畝、苗木花卉基地200畝。湘河鎮因村制宜,積極種植中藥材、花椒,發展水產、土蜂、黃粉蟲養殖和釀酒產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