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振春
春風拂面,楊柳依依,在這個百花爭妍的季節里,筆者懷著好奇心走向商南縣城很有名氣的燒酒高手田進美家,老遠就看到四五個人忙得熱火朝天,田進美正指導著幾個人干活??垂P者走過來,他熱情地泡上一杯茶,還端來一杯剛釀出的酒讓人品嘗。
田進美是商南縣趙川鎮大陽坡村一個普通農民,家中有6口人,父母都已70歲左右了,父親患糖尿病,腰椎間盤脫出,干不了重活,母親患有高血壓,妻子常年在家照看兩個上學的孩子。養家的擔子全壓在他身上,他四處找零活,一年到頭忙個不停,只能讓家里人勉強吃飽肚子。
趙川鎮大陽坡村是個深度貧困村,近年來,群眾在脫貧攻堅優惠政策的扶持下,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田進美也考慮著如何摘掉貧窮的帽子,他開始向產業方向發展,把幾畝地全部栽上了核桃樹,在林間種植中藥材。一年下來,除了打零工掙點錢,中藥材每畝收入也有2000元左右。沒想到母親因腦溢血住進了醫院,雖及時治療,卻還是成了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田進美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意識到,光靠干零活和種幾畝地中藥材,遠遠不能擺脫眼前的困境。他又開始尋找新的出路。
有一次,他參加了村上舉辦的扶志扶智技能培訓會。會上老師講,要想脫貧首先要立志,然后靠自己的智慧,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在本地發展,也可以走出去到城里發展。老師的一席話啟發了田進美,他想:鎮上把趙川傳統釀酒作為主導產業來抓,自己是個地地道道的酒鄉人,為什么不在釀酒上走出一片新天地呢?他到大酒廠里向老師傅學習,掌握釀酒技術,他父親以前也曾釀過酒,掌握一些釀酒技巧,老父親干不了活,可以做指導。他還買了許多資料,一有空閑就看資料,研究釀酒方法。有了理論作基礎,他申請貼息貸款5萬元,并向親戚朋友借錢籌措資金20萬元準備建酒廠。在選址問題上,他認為在老家發展有諸多優勢,但也存在銷售困難的問題,于是他把廠子建在了商南縣城,一是銷路廣,二是把家鄉趙川包谷酒宣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趙川包谷酒,喝到地地道道的純糧食酒。
2017年春暖花開的季節里,田進美在商南縣火車站路口辦起了酒廠,酒廠雖然不大,但釀出的酒清冽甘醇,酒香撲鼻,深受消費者喜愛。田進美為人豪爽大方,來買酒的、玩的,都請人家喝幾杯嘗嘗,喝了酒的人都豎起了大拇指連連夸贊。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來買酒的人還真不少,有時顧客還要排隊買酒。當年酒廠產酒5000多斤,毛收入達10萬元左右。去年他又新增設備,雇用3名員工,年產酒2.5萬斤,毛收入達30多萬元,在他酒廠里打工的員工平均月工資3000多元。
問他2019年有什么想法,他自信地說:“我打算新的一年里繼續擴大規模,預計年產酒5萬斤以上,再增加兩名員工,都用貧困戶中剩余勞動力,因為貧困戶更需要這份工作。還有,多燒酒、燒好酒,讓更多的城里人喝上純正的趙川包谷酒。”
說著,田進美又遞給筆者一杯酒,雖不勝酒力,但經不起這美酒的誘惑,一仰脖子酒杯來了個底朝天。問他:“你生意越做越大,有什么訣竅?”他坦然地說:“做事要先做人,做個心底無私、坦坦蕩蕩的人,做生意要童叟無欺,服務熱情大方,要有一流的產品質量,燒酒是個良心活,咱不做假、不兌水,讓喝酒的人喝個放心酒。”多樸實無華的語言,這也許就是他成功的經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