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2018年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系列報道之五
王華 李治軍
新修產業路12公里、通組水泥路10公里,新建狝猴桃基地300畝、茶葉基地1200畝;村里水泥路、柏油路四通八達、互聯互通,民居美觀闊氣,河道、路面、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到處清新靚麗。這是剛剛過去的一年商南縣富水鎮油坊嶺村發生的新變化。
2018年,作為油坊嶺村的包扶單位,商南縣人大機關緊扣產業規模發展、基礎設施改善、房屋改造、環境整治等攻堅脫貧的重點,精準幫扶、強力推進,加快把油坊嶺村建成富裕美麗幸福家園。
富水鎮油坊嶺村轄17個村民小組,有720戶1982人,建檔立卡貧困戶166戶573人,已脫貧131戶491人,2017年該村已整村脫貧退出。未脫貧的35戶中,有19戶屬于社會兜底戶,將在2020年脫貧,其余任務分解在2018、2019兩個年度。
去年,在整村已脫貧退出的基礎上,為了完成年度脫貧任務,加快油坊嶺村“振興”,商南縣人大機關駐村工作隊著力加強駐村工作力量,將4名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科級干部和年輕后備干部補充為駐村隊員,增強了工作隊實力。隨后,工作隊按照年度幫扶計劃,扎實開展駐村幫扶。縣人大常委會主要領導、包扶工作團副團長和機關負責人多次在村上召開協調會議,確定了產業規模化發展、環境整治等幫扶重點,研究落實具體幫扶措施。縣人大機關直接投入資金40萬元,并積極向縣上相關職能部門和省市人大協調,先后爭取資金4200萬元用于脫貧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破解了資金難題。縣人大機關22名干部結對包扶65戶貧困戶,按照“一戶一法、一人一方”的思路,為每戶制定了包扶計劃,明確了包扶責任和目標,扎實開展幫扶。
幫扶中,縣人大機關駐村工作隊與油坊嶺村“兩委會”按照“農戶全覆蓋、整村齊推進”的目標,采取“四字訣”,著力完善村里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突出“拆”字,堅持“規劃在先、全村實施”思路,將全村范圍內存在安全隱患的住房、臨時建筑等全部拆除,重新統一規劃建設,共拆除舊房349間,豬圈、廁所、香菇棚2284平方米。突出“改”字,堅持“統一標準、提升形象”思路,對舊房實施改造提升,共涂白拉毛、房改頂、硬化庭院共40089平方米。突出“治”字,堅持“動真碰硬、集中整治”思路,對全村所有道路、河道和住戶房前屋后進行專項治理,每季度對農戶家庭衛生實行評比掛牌,2018年共清理雜物200多處,治理河道5公里,修建垃圾池40個。突出“建”字,堅持“互聯互通、安全方便”思路,共修建4.5米寬產業柏油路12公里、通組水泥路10公里、入戶路3000延米,為220戶農戶新建花池、花墻8860米,新建便民橋6座、安全飲水工程3個,安裝太陽能路燈60盞。
同步,駐村幫扶工作隊與村“兩委”持續加大投資,按照既定規劃,強推產業扶貧,著力在狝猴桃、茶葉產業的“做大做強”上下功夫,切實用產業撐起群眾、特別是貧困戶的“錢袋子”。積極優化發展環境,先后成立了兩個專業合作社,引進了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佳憶德果業、旭坤茶葉3家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模式,大力推行“三變”改革,流轉農戶的土地,按照特色產業園的標準建設打造“山上茶、田園果”的立體產業基地。目前,油坊嶺村已種植茶葉6000畝、狝猴桃1800畝,配套農事體驗、農產品加工、鄉村游等產業正在規劃實施。據測算,該村土地流轉率、農戶基地務工率、農戶產業入股率、產業基地統一灌溉率均在95%以上。該村貧困戶,甚至是全部農戶,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基地務工等方式獲得多項收入,有了長期、穩定的收入來源。
隨著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村域環境的生態宜居,特色產業的規模發展,油坊嶺村已成為商南縣脫貧攻堅的“明星村”,被商南縣委、縣政府評為2018年度脫貧攻堅先鋒村,并被市上評為2018年度產業脫貧示范村;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被評為2018年度商南縣脫貧攻堅先鋒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