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濤 周銀祥
近日,商南縣趙川鎮店坊河村王長青香菇木耳基地可是熱鬧非凡,縣科協組織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吸引了附近幾個鎮村的農民前來學習,聆聽專家講座,通過互動和現場示范等形式,向農民深入淺出地介紹香菇、袋料木耳種植的環境、菇棚搭建、菌種選育、菌袋制作、菌棒培養、出菇管理、香菇木耳采摘、病蟲害防治和注意事項等相關知識,并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登記,以便回訪和跟蹤服務。
秋季即是收獲的季節也是播種的季節,扶貧必須先扶智。商南縣科協緊緊圍繞國家精準扶貧工作,把技能培訓作為推動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力抓手,積極為貧困戶提供科技扶貧、技能扶貧,增強貧困家庭的“造血功能”。“強科普,讓農民‘富口袋’先‘富腦袋’;強示范,讓農民學技術到傳技術;強帶動,讓農民自己富到引領大家富”,他們先后開展了電子商務、食用菌種植、中藥材種植、果樹栽培、畜禽養殖等技能培訓,科普惠農成為百姓致富的新引擎。
搭建各種平臺,引導培育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以合作社和協會為龍頭,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服務。縣科協與老科協組織全縣28個學(協)會、科普站、科技人才、土專家55人,動員全縣涉農部門各學科技術專家、技術人員36人,共計90余人,組成科技服務隊。又以縣老科協為主體,組建了農業、林業、畜牧業、扶貧、水務、醫療等行業退休老科技工作者25人的科技報告團,在全縣巡回開展“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活動。縣科協工作領導小組采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分別組織科技人才隊伍舉辦農業科技研討會、技能競賽會、技術交流會,提高科技服務隊伍的科技素質。
截至目前,對全縣10個鎮辦69個貧困村中14800名貧困農民進行了科技培訓,扶持發展養殖產業的貧困農民360余戶,發展食用菌、羊肚菌、茶葉、中藥材產業的貧困農民1510余戶。對發展產業致富的貧困戶,科技人員除了培訓指導產業的科管技術外,還力盡所能協助開辟資金來源,引進優良品種,解決實際困難。科技報告團25名老科技人員,不畏條件艱苦,先后深入到趙川鎮石堰河村;十里坪鎮中棚社區、梁家墳村、核桃坪村;過風樓鎮安溝村、徐家店社區;金絲峽鎮白玉河口村;富水鎮龍窩村、油坊嶺村;城關街道辦皂角鋪村等6鎮10村,對貧困農民宣傳黨的扶貧政策,培訓農業產業實用技術,開展醫療衛生、健康養生和社會道德風尚教育。同時,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實體,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已覆蓋“茶、畜、果、油、蔬、菌、藥”等特色產業。這些產業示范基地廣泛采取“基地+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引領產、供、銷一體化經營,輻射帶動、安置貧困農民務工就業,成為“精準扶貧”的載體和平臺,科技扶貧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