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人陳衛軍正在用傳統的豆腐包過濾豆漿。他在西安市新城區售賣的洛南鐵鍋豆腐很受當地群眾歡迎。 (本報記者 張珍珍 攝)
新鮮出爐的洛南豆腐
晾曬中的洛南豆腐干
洛南縣豆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亞斌介紹公司生產的燴豆腐湯料。
2023年10月2日至5日,洛南縣音樂小鎮舉辦洛南豆腐節,不少游客慕名前來品嘗并購買鮮豆腐和豆制品。
3月9日,在洛南縣民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直播間內,公司法人王翩然面對鏡頭向網友推介“百年王家”洛南豆腐。
在洛南縣眾鑫農園豆制品專業合作社的工廠內,王洋正在教小朋友們用傳統手藝制作豆腐。
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見習記者 黃朝梅
3月9日,晨光熹微,做豆腐的倪淑慧和她的愛人一大早就趕到洛南縣健康路口,在小城還沒有完全蘇醒時,他們的豆腐攤就已經支起來了。
早市出攤三四個小時,倪淑慧的豆腐就銷售一空。“豆腐是洛南的特色,只有在洛南才能吃到正宗洛南豆腐,其他地方根本嘗不到。”倪淑慧的自信,來源于洛南優質的水資源和“漿水”。
“漿水”,是洛南人對點豆腐時的鹵水的稱呼。洛南人點豆腐,靠的是這特有的“漿水”,而不是用傳統的石膏或鹽鹵來點制,因此,洛南豆腐上百年前就聲名遠揚。如今,當地高度重視豆腐產業,將其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全面激發洛南豆腐市場消費活力,有效激活縣域經濟發展動能,以“小豆腐”提振縣域“大經濟”。
好山好水磨出好豆腐
洛南人愛豆腐愛到骨子里。當地人張新洛說:“要是幾天沒吃豆腐,就饞得慌。”“外地人來洛南,要是沒吃上一口農家豆腐,就算白來了。”
因此,為做出正宗的洛南豆腐,洛南不少老豆腐坊和企業都嚴守古法。
逢圩趕集,洛南縣洛源鎮豆腐攤前人頭攢動,賣得最快的往往是傳統工藝制作的“洛南豆腐”。
“做豆腐是我家的傳統。我已經做了30多年豆腐了。”洛南縣洛源鎮農林村村民江宇是洛南豆腐制作技藝第三代傳承人,從爺爺輩就開始洛南豆腐的制作。每天,他都要嚴格按照淘洗、磨漿、熬漿、濾漿、點漿、壓制等多道工序制作豆腐、豆腐干。為了吃到正宗的洛南豆腐,有人不惜搭車一個小時前來購買。
在距離江宇不遠的祝紅民家里,每天凌晨一點開始,祝紅民和妻子任雪玲就在自家的作坊里忙碌。
初春的凌晨,天氣還夾雜著寒意,但是祝紅民的豆腐作坊里卻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作坊里,祝紅民將一盆盆泡好的黃豆倒入打漿機中,在打漿機的碾壓下,黃豆幻化成白生生的生豆腐漿,而這時祝紅民和妻子才開始了真正的忙碌。倒漿、添水、擠壓、過濾、熬煮、點漿,隨著漿水的一點點注入,逐漸成形的豆腐塊在鍋里慢慢漂浮起來。
看著逐漸成形的豆腐塊,任雪玲溫柔地把豆腐撈上來,用專門的布包住,穩穩地用鍋蓋和石頭壓緊,等做完這些工序往往已經到了凌晨三點。
趁著休息,祝紅民給記者講起了制作洛南豆腐的“秘方”。
“我們用的水,都是洛河水,水質特別好。”祝紅民指著水池邊緩緩流出的清水說道。
“不只是水質好,制作洛南豆腐的原材料也非常有講究。”祝紅民剛說完,他的妻子就補充道:“洛南盛產黃豆,所以原料都是當地產的。洛南豆腐使用當地水配合上當地黃豆,做出來的豆腐味道才是最好的。”
洛南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甘甜清冽的洛河水穿過茂密的森林,流經億萬年的堅韌磐石,滋養著一顆顆大豆,而洛南的大豆也因為緯度和海拔原因,得到太陽眷顧的時間特別長,大豆可以不慌不忙地生長著。
也恰恰是這些因素,洛南大豆成熟后顆大粒圓,品質好,是豆腐制作的上好原料。
近年來,洛南豆腐因其富有光澤、質地細膩、豆香濃郁、嫩滑爽口,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亮相楊凌農高會、西安世博會,走南闖北走向全國。
龍頭帶動壯大產業鏈
“這款豆腐干,沒有任何添加劑,每天都是現做現賣!”3月9日,在洛南縣民生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直播間內,公司法人王翩然面對鏡頭向網友推介“百年王家”洛南豆腐。
展廳內,以豆腐為原材料制作的特色美食,多達數十種,琳瑯滿目的商品惹得網友紛紛下單。
很長一段時間,洛南豆腐雖然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歡,但知名企業、知名品牌鳳毛麟角,外包裝形象也不新穎,洛南豆腐只能停留在本地居民的餐桌上。
近年來,為了打響洛南豆腐品牌,持續延伸豆腐產業鏈,洛南縣把目光聚焦在企業的培育上。
從父輩手上接過技藝傳承,王洋注冊“秦農陽陽”豆腐系列產品商標,建成了豆制品加工廠,采用機械與手工相結合的工藝,該公司先后研發出了風味豆腐、香鹵干、代餐豆干等多種零食類豆腐干,形成了三大類20多個品種的系列豆制品產品。特別是零食豆腐干第一次通過互聯網走出了陜西,進入河南、北京、天津、深圳、浙江、湖南、江西、云南、新疆等地,讓人們對洛南豆腐有了更多的認識,不僅提高了洛南豆腐知名度,也擴大了消費人群。
3月的秦嶺山中還透著寒意,走進位于洛南縣洛源鎮腰莊村的陜西大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一股濃濃的豆香撲面而來,工人們戴著口罩和手套,正緊張有序地生產。
凌晨三點多鐘,公司負責人劉凡起床草草洗了一把臉,就和父親一起開始裝貨。
2009年,劉凡的父親劉新民率先在洛源鎮成立了惠民豆制品專業生產合作社,不僅把做豆腐干的散戶聯合起來,還把種植大豆的農戶納入合作社,開啟了“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
出生于世代以做豆腐為生的家庭,劉凡對洛南豆腐有著莫名的情愫。當他看到洛南很多家庭豆腐作坊開始舉步維艱時,在父親的幫助下,劉凡將原來的家庭作坊擴建成辦公樓和生產車間,并聘用50多名專業人員,實現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生產加工銷售環節。
之后他以“洛源老劉家”注冊商標品牌,拓展銷售網絡,培育遍布洛南周邊縣市的銷售代理布局,借助“互聯網+”概念,成立了洛源鎮電子商務中心,將豆腐干及特色農產品推向線上銷售,創造出了較之前翻10倍的銷售奇跡。
目前,洛南全縣從事生產、銷售、餐飲的豆腐制品企業達800多家,形成“百年王家”“洛源老劉家”“品譽佳源”等5個特色品牌,4家企業獲市級龍頭企業稱號,5家企業獲“SC”認證,豆腐產業已實現了作坊式生產向企業化經營的轉變。
一批龍頭企業的強勢崛起,讓洛南豆腐制品年產量突破1.2萬噸,綜合產值超2億元,輻射帶動1萬多名群眾就業增收。
融合發展老樹發新枝
“洛南縣深入挖掘豆腐文化,延伸發展餐飲民宿、休閑旅游等新業態,策劃舉辦農業產品展銷等系列節會活動,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在洛南縣委書記楊長江看來,助推洛南豆腐“出圈”,要講好融合創新的故事,久久為功澆灌豆花香。
2023年10月2日,2023首屆洛南豆腐節在洛南縣音樂小鎮開幕。活動期間,豆腐作坊、農產品商家、各類農特產品企業在西安市部分社區和洛南音樂小鎮、人民廣場、花溪弄等地擺設攤點銷售豆制品及農特產品,銷售額達550萬元。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一次展會讓更多的行業能手、產品品牌,從幕后走到臺前,也讓老百姓看到了洛南豆腐傳承久遠的制作工藝。
近年來,洛南縣緊抓機遇加大品牌建設力度,突出上下聯動、內外聯結,將融合創新落到實處。
3月10日,走進洛南縣豆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廳,洛南豆腐、嫩脂豆腐、鮮豆皮、油豆干、燴豆腐湯包、核桃豆腐、豆渣麻食、豆渣面片……各式各樣的“豆腐+”產品讓人眼花繚亂。
“我們公司現在生產豆制品主要有食材類、干貨類、豆腐湯料類、線上品類四大類20多種,其中核桃豆腐是我們聯合陜科大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共同開發的新產品,通過與洛南核桃進行融合創新,不僅能夠提高豆腐的營養,也一定程度解決了核桃渣再利用問題。”洛南縣豆農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亞斌詳細介紹道。
洛南縣為發展壯大豆腐產業,組建了豆腐產業發展辦公室,制定了《豆腐產業發展規劃》,堅持“傳承與開發”并重,不斷延長產業鏈條,開發了嫩脂豆腐、鮮豆皮、油豆干等系列產品,形成了砂鍋燴豆腐、蘸豆腐、炒豆腐、油炸豆腐等特色美食。
不僅致力于做好豆腐產業,洛南縣還注重打造豆腐品牌、弘揚豆腐文化。
“洛南豆腐,美滴很么!”在西安市鳳城八路洛南豆腐體驗店,西安市民在品嘗過洛南豆腐后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在商州區洛南豆腐體驗店,一口大鐵鍋內,紅油滋滋地往出冒著,白嫩的豆腐上下翻動,綠色的青菜鮮嫩誘人,筋道的粉條爽滑耐煮……讓食客們垂涎欲滴。
張新紅是在商州工作的地道洛南人,自從商州洛南豆腐體驗店營業后,他經常光顧。“早上不吃一碗洛南熱豆腐,感覺一天都沒精神。”張新紅打趣道。
近年來,洛南縣積極開拓省內市場,先后在西安、商州、洛南開辦了20多家以洛南豆腐為主題的特色豆腐店,深受各地群眾喜愛。
小小豆腐,承載未來。從前,洛南豆腐因時光積淀出的“老味道”而流傳;現在,洛南豆腐因全產業鏈提升的新氣象而壯大;未來,洛南豆腐將因豐富的豆制品和良好的口碑而“出圈”。
記者手記 洛南豆腐的“出圈”之路
從“土特產”到“御用菜”,從“家宴”到“國宴”,從“鮮有人知”到“走南闖北”,豆腐與洛南,早已連成一體,成為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名詞。
在采訪中,每個洛南人都堅定地相信,只有這里出產的豆腐,才能稱得上貨真價實。這種自信源于優質的原材料、百年傳承的匠心、接續不停地創新以及食客們的稱贊,它們合力推動了洛南豆腐的成功“出圈”。
在洛南,不管是豆腐作坊,還是豆腐企業都堅守著傳統的制作工藝,在傳承和創新中,用“質”與“量”的完美融合不斷發揚和壯大豆腐產業。
一方小小的洛南豆腐,不僅滿足了食客的味蕾,也成為當地致富增收的“法寶”。如今,洛南豆腐已成為洛南重要文化符號之一,豆腐產品銷往省內外,鮮豆腐常年占據西安市場,洛南豆腐譜寫出了屬于洛南的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