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首屆蘇陜協作西瓜節開幕儀式
“藍鯨之愛”愛心支教團隊來洛南開展捐資助學活動
“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草店村
從江寧新引進的貝貝南瓜
蘇陜協作水稻新品種
蘇陜協作五味子喜獲豐收
正在建設中的煌朝真空玻璃項目
本報通訊員 廖 娟
從十朝京畿要地到秦嶺腹地,從江南煙雨到洛水之畔,一份使命讓遙不可及變成了觸手可及,一份真情讓“豈曰無衣”變成了“與子同袍”。在時光的交替間,寧洛兩地已然翻越過了32年的山高水長。在兩地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寧洛雙方加強互訪交流、深化產業合作、推進資源互補、拓展消費渠道、強化區域聯動、助力鄉村振興,探索出了深化東西部協作促進共同發展的江寧新實踐。洛南縣聯絡組被評為“2022年蘇陜協作工作突出貢獻集體”。
科技賦能讓土地生金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進入10月下旬,隨著金黃的稻田進入豐收季,洛南縣保安鎮眉底村蘇陜協作水稻新品種試種基地的150畝稻田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地。來自商洛、西安和河南南陽等地的游客紛紛前來這里拍照參觀。小山村的稻田之所以走紅,除了稻田形成的風景之外,許多人其實都是想一睹“南稻北種”的神奇效果。
為了助力洛南縣保安鎮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南京市江寧區對口幫扶洛南縣聯絡組助力洛南縣水稻產業“旱改水”,把江蘇的水稻引進到洛南縣試種。為了使南方來的水稻適應北方環境氣候,該項目從優化水稻品種到精心選育繁育,充分發揮蘇陜協作的江寧科技力量,聯絡組先后引進明香粳813和徐粳119等新品種進行試種,并從南京聘請農業專家對水稻的育苗、日常管理、施肥、病蟲防治等方面進行講解指導。經過兩年的試種,這片蘇陜協作水稻試驗田已成功實現畝產600公斤。“南稻北種”的創新實踐被國內多家媒體廣泛報道,并稱之為蘇陜協作的項目典范。
除了金燦燦的水稻讓群眾樂開了花,2023年江寧區運用科技手段首次草莓苗規模化跨地繁育也獲得了巨大成功,讓在洛南繁育的120萬株草莓苗為南京草莓搶鮮上市“神助攻”,實現價格翻倍。橫溪西瓜和貝貝南瓜更是依托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在洛南穩穩扎根,成為讓無數瓜農趨之若鶩的“甜蜜”事業。
江寧速度見證“寧洛真情”
初冬的山城洛南,晨霧繚繞、寒氣逼人,但蘇陜協作項目建設的現場卻人潮涌動、熱火朝天;忙碌的工地上,鋼架巍然聳立,塔吊長臂揮舞,工程車往返穿梭,工人們夜以繼日與時間賽跑,用令人贊嘆的江寧速度演繹著令人感動的“寧洛真情”。
今年以來,江寧區立足洛南現有產業基礎,積極探索“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發展路徑,瞄準大項目大企業,加快推動東西部合作產業項目落地建設。總投資3.8億元的江蘇煌朝年產100萬平方米真空玻璃項目主體基本建成;總投資3.35億元的南京衛崗乳業綠色生態循環奶牛產業示范園項目開工建設。寧洛共建產業示范園12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成正式投入使用。通過產業導入方式,聚力打造特色產業,推進洛南產業轉型升級,激發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投資支持的嶺南生物等一批緊貼當地生態資源稟賦特點的優質企業已在聯農帶農、惠農富農方面產生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中,洛南草編成功入選國家非遺工坊典型案例。全年累計投入各類蘇陜協作資金近億元,其中,省級統籌資金6860萬元,圍繞主導產業、鄉村特色產業、消費協作等方面,安排實施對口協作項目14個。
午后溫暖的陽光為洛南縣古城鎮草店村染上了斑斕的色彩。干凈整潔的村道、嬉笑玩耍的幼童、美輪美奐的墻體壁畫讓這個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充溢著溫馨和迷人的魅力……談到這幾年村子的巨大變化,群眾交口稱贊:“這都是南京市江寧區結對幫扶的成果。”
去年,根據蘇陜協作關于“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工作的安排部署,江寧區東山街道的章村社區和洛南縣古城鎮的草店村結對,江寧區對口幫扶洛南縣聯絡組組長、洛南縣委常委、副縣長姚猛和草店村黨支部書記羅根朝結對。為了加快草店村發展,江寧區淳化街道與草店村所在的古城鎮開展結對幫扶,每年撥付結對幫扶資金200萬元。江寧區章村社區每年捐贈資金20萬元給草店村,幫助村子提升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特色產業。這些資金的投入,為草店村的農旅融合發展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草店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許多來過草店村的游客都說,草店村的許多細節里都有南方美麗鄉村的味道。
2023年,聯絡組結合草店村自然環境、區位特征、產業發展布局等實際情況,借鑒南京江寧“美麗鄉村”的建設經驗,利用當地“中國核桃王”資源,規劃將草店村打造成以核桃為主題的三產融合示范基地、核桃王精品農文旅融合區。目前,由蘇陜協作資金支持的精品民宿項目“核桃王農文旅融合區”正在緊張建設中,項目主體已基本建成。
聚沙成塔 雙向奔赴續寫“山海情”
“感謝江寧區的好心人對我們的幫助,現在娃娃上學的費用再也不用愁了。”9月26日,在洛南縣古城鎮舉辦的蘇陜協作捐資助學儀式上,南京市江寧區機關工委代表全區干部職工為洛南縣捐款75.6萬元,用于資助全縣226名困難家庭學生,以實際行動表達對洛南教育的關心和支持。
9月開學季,地處縣城西城區的寧洛幼兒園、寧洛小學、柳林小學等新建學校迎來了新生報到的高峰期,看著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在紅白相間的操場上奔跑,家長們舒展的眉頭終于放松了下來,紛紛感嘆:“多虧了江寧區給咱娃建了這么好的學校,在這上學我們最放心。”
為了更好地改善縣域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條件,助力洛南教育衛生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江寧區新選派教師、醫生等專業技術人才18名來洛南開展人才交流。同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教育幫扶,南京市“藍鯨之愛”西部支教送教聯盟、南京新書院悠谷學校師生赴洛南開展送教研學活動,為全縣1000余名教師分科設置了全學段的專家講座,兩地200余名中小學生共同開展研學教育實踐活動。今年以來,共協調各方投入社會幫扶資金和捐物折款271.8萬元,開展助學圓夢、兒童微心愿、助力出行等愛心系列活動。投入資金500萬元支持洛南縣新建村(社區)標準化衛生室100個,協調江寧區政府給予200萬元購置4套醫用X射線攝影系統,筑牢基層衛生屏障。
為了實現勞務品牌的持續打造和輸出,讓更多洛南群眾走出大山謀生計,江寧區積極搭建就業供需平臺,掛牌建立“洛南縣蘇陜協作勞務輸出基地”,全年開展各類招聘活動26場次,提供就業崗位1.2萬余個,通過東西部協作幫助洛南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2117人。其中,“點對點”向南京輸送460余人次。為了進一步提高消費幫扶能級,江寧區采用政府采購和市場消費雙驅動模式,成功舉辦首屆蘇陜協作西瓜節暨農產品展銷會,助推“洛味緣”系列農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繼續實施江寧來洛職工療休養活動,多渠道推廣洛南農特產品,設立消費幫扶專館,采購和幫助銷售洛南農產品和手工藝品金額上億元。
在努力做好洛南產業幫扶“大文章”和民生領域“暖心事”的同時,寧洛雙方黨政代表團完成高層互訪交流,舉辦江寧專場招商推介會、“丹青翰墨·文潤寧洛”書畫攝影展等交流活動,增進兩地情感互通互融。兩地共同打造的秦嶺洛水文化民俗體驗項目作為蘇陜協作典型案例在南京舉辦的“三秦四季 蘇陜同心”陜西文旅(江蘇)推介會上重點展示。同時,持續鞏固提升結對幫扶機制,促成江寧區23家單位與洛南縣5家學校、2家醫院、4個鎮辦、12個村(社區)開展結對共建。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回首寧洛協作走過的風雨歷程,有太多的艱辛和挫折,但更多的是堅定和執著。我們不曾忘記,在三月的春風里,就是那一粒粒看似不起眼的種子迎著春風跨越山海,扎根在漢字故里的土壤里開始演繹神奇。
在六七月的酷暑中,正是那一顆顆香甜酥脆的黃瓤小西瓜“將甜蜜進行到底,讓希望永久傳遞”,康養洛南的夏天除了涼爽,還有香甜。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九十月的田野里,最難忘的依然是那紅艷艷的辣椒、沉甸甸的核桃、金燦燦的水稻和蕩漾在田間地頭的無數張幸福笑臉。
“所愿隔山海,山海皆可平”。正如洛南縣委常委、副縣長,寧洛聯絡組組長姚猛所言:“盡江寧所能,補洛南所需,全心全力為洛南人民做實事、做好事,是我們始終如一的奮斗目標。”愛在哪里,使命就在哪里,責任就在哪里。無論時光如何變遷,寧洛兩地始終牢記使命囑托,堅持優勢互補、攜手并進,用真情實意的付出和久久為功的堅持書寫綿延不斷的“山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