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建軍 胡小龍)洛南縣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及時跟進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改革決策部署,確保全縣改革部署與上級改革決策方向一致、目標一致、步調一致,確保改革舉措接地氣、真管用、能見效。
聚焦簡政放權,彰顯改革“力度”。洛南縣105件集成改革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做法被列為2023年陜西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典型案例。與河南、江蘇等地實現33項事項“跨省通辦”,被評為全市行政審批十大經典案例,經驗做法在“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刊載。制定出臺《實施營商環境突破年十二條措施》,設立縣委書記投訴舉報郵箱,成立全省首個營商環境投訴舉報中心,經驗做法被中國經濟周刊和省、市相關媒體報道,獲評“陜西省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建立“政銀企”座談會制度,為企業協調貸款4.59億元,減稅降費1.05億元。
聚焦生態環保,編織改革“厚度”。洛南縣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創新開發“核桃貸”,撬動2億元貸款規模,破解涉農企業融資難題,近年來,累計發放核桃貸款2.96億元。引進鑫磊恒達、中電建、中泰石英砂、博潤建材等綠色礦山項目,以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為突破口,做大尾礦利用和新型建材產業集群,推動工業由“一礦獨大”向綠色循環發展轉型,讓深山里的石頭和尾礦渣變成現代建筑的“寶貝”。入選“健康中國·康養旅游百強縣”“陜西省全域旅游示范縣”,倉頡小鎮被評為4A級景區,花溪弄民宿被評為“商洛市精品民宿”。
聚焦公平正義,展現改革“深度”。洛南縣制定《縣人大常委會關于開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的實施辦法(草案)》和《關于進一步完善提升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的實施方案》,充分發揮人大監督職能和政協參政議政職能。洛南縣人民法院創新推進“兩化”建設“5+5”模式,“示范法庭”“達標法庭”創建取得豐碩成果,獲評全省最先實現“達標法庭”全覆蓋的基層法院。創新實施“有事你找我信訪直通車”信訪矛盾化解新舉措,經驗做法在市委《改革動態》和《商洛工作》刊載。持續深化“最多訪一次”改革,探索建立重點環節風險防控機制和重點案件問題線索清單庫,加強司法權力制約監督。
聚焦群眾關切,提升改革“溫度”。洛南縣一體推進宜居山城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華陽大道、柳林大道建成通車,東風路、甘河綜合提升等項目加快建設,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6個,國家衛生縣、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有序推進。持續深化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運用,轉移就業6.5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5.6%、8.5%;全力推行教育高質量發展“十四條舉措”,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突出問題集中整頓,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創建穩步推進。堅持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繼續推進城鄉醫療衛生公共服務改革,健全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
聚焦黨的建設,標注改革“高度”。洛南縣常態化開展黨性教育,扎實推進“黨員干部讀黨報黨刊”活動。創新實施“漢字故里旗正紅”黨建主題活動,深入推進“五雁”工程,23名黨(工)委書記領辦黨建實事硬事47件,打造黨建示范點28個,“紅色快遞驛站”創新改革工作獲得省委組織部表彰。持續深化“網格化+廉勤監督員”機制,深入開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立案105件,黨紀政務處分83人,運用“四種形態”批評教育和處理178人次,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持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