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廖娟 高偉)今年以來,洛南縣圍繞打造“漢字故里·書香洛南”建設目標,不斷創新閱讀形式,豐富活動載體,依托圖書館、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夜間經濟4個平臺引領閱讀新風尚,推動全民閱讀活動深入開展。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180多場次,受眾人數3萬多人。
洛南縣充分利用縣圖書館、館外服務點豐富的圖書資源,推動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開展“漢字故里·書香洛南”惠民圖書巡展暨全民閱讀推廣、“閱讀服務進景區 文旅融合添書香”主題活動,舉行“書香洛南·閱讀有我”“閱讀之星”頒獎儀式;建成“游客書吧”和“城市書吧”,開展“圖書漂流”活動,主動上門為殘障人士送圖書、學習用具、視聽設備等,更好地服務基層群眾。目前,線下活動共有21324人參與,贈書6000多冊,辦理借閱證680個。
“以前沒事干只能在村子里轉轉聊聊,感覺挺無聊的,現在有了農家書屋,每天看看書,還能交流種養經驗,感覺很有意思。”石門鎮張灣村63歲的劉大爺戴著老花鏡深有感觸地說。洛南縣依托“農家書屋”平臺,充分利用新配備的圖書,推行“農家書屋+”模式,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實用技術、傳統文化、文明健康等內容,廣泛開展經典誦讀、讀書分享、知識競賽等活動,引導廣大農民在農忙之余學習新知識,樹立新思想,引領新風尚,增強對鄉村文化振興的信心。
洛南縣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全覆蓋的優勢,將全民閱讀與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成立了由本地閱讀達人、優秀宣講員、圖書館工作人員組成的“鄉音傳黨音 聲聲潤民心”文化志愿服務隊,深入各鎮村開展“理論宣講”“經典誦讀”“道德講述”“讀書分享會”等活動,通過喜聞樂見的讀書宣講活動,形成月月有主題、周周有內容的良好閱讀風尚,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激發群眾閱讀積極性、助力鄉村振興匯聚文化力量。
為了順應美食、文化、娛樂等多元“夜間經濟”發展的消費需求,洛南縣利用縣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場館資源,在周末和節假日實行夜間開放,延長開放時間,并加快建設品牌書店、24小時自助圖書館、夜間咖啡書屋等。鼓勵培訓機構在夜間推出語言、藝術、烘焙等課程,引導社會組織、志愿者到社區開展插花、茶藝、國學等傳統文化學習活動,支持文化場館舉辦夜間文化展覽,定期邀請各類大師名家開辦藝術講座和研討活動。舉辦非遺文化展覽,傳承和推廣洛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2個夜間文化交流平臺,不斷創新夜間文化業態,激發全民閱讀夜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