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閆偉鋒)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沿黃河各地區要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作為我市唯一黃河流域縣,近年來,洛南縣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生態建設為基礎,著力發展溝域經濟,讓昔日窮山溝變成“聚寶盆”,為鞏固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加大美麗鄉村建設。洛南縣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美麗鄉村建設,在具有歷史文化底蘊的鄉村,依托生態資源稟賦,深度挖掘舊石器文化、河洛文化、儒道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實施“文化+”農旅融合等工程,加大康養公寓、康養醫院、研學旅行基地、特色文旅商品、文創產品的建設開發力度,打造網紅打卡地、沿河沿路景觀帶,推動生態、產業、康養、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涌現出了一批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的典型案例。
發展當地特色產業。洛南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藥王村的千畝烤煙基地以及小渠社區、桃官坪村一帶大棚內的蔬菜、花卉、食用菌等各具特色、各成品牌。一季度,位于四皓街道白川社區的嶺南生物科技產業示范園便拿下了國內外市場1500萬袋菌棒的預訂合同,累計往國外發貨44萬袋,成為溝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溝域內民宿經濟、夜間經濟、林下經濟等亮點紛呈,初步形成了以縣城為依托的種植、加工、休閑、康養為一體的產業體系,帶動了農民就業創業、收入增加,實現了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變化。
豐富休閑旅游業態。洛南縣按照產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深度挖掘溝域康養旅游資源,加快培育康養產業,大力實施“旅游+”項目。累計建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景區5個、省級旅游特色名鎮3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美麗鄉村5個。瓜果飄香、宜居宜游的溝域經濟帶在麻坪鎮、景村鎮、古城鎮等地火熱興起,景村鎮御史村觀光采摘園長期客源不斷,城關街道蟒嶺綠道在“五一”假期聲名遠揚,逐漸成為網紅打卡地,具有地域特點的溝域旅游,實現了土地高效流轉,資產有效盤活,群眾積極參與,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