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洛南系列報道之四
本報通訊員 張 宏 邱宏波
春日暖陽,微風拂面。走進洛南縣鄉村,剛剛耕作的土地散發出泥土清香,糧經套種、西瓜大棚、特色民宿、休閑賞花、電商基地……一幅產業發展、生態宜居的畫卷在青山碧水間徐徐展開。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是黨的重要發展戰略。近年來,洛南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快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推進速度,全縣呈現出產業興、生態美的蓬勃發展態勢。
因地制宜,人才引領產業發展
洛南縣三要鎮有種植西瓜的傳統,可是,從種植當地大西瓜到引進南方小西瓜,群眾思想還是轉不過彎,擔心“水土不服”不說,小西瓜個頭小、產量低,能增加收入嗎?“為了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對在外成功人士發放了‘英雄帖’,鼓勵青年人才返鄉創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在西瓜大棚里,洛南縣三要鎮黨委書記姜偉鋒說。
三要鎮政府發出誠摯邀請,“土專家”“田秀才”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武永良是羅村村的女婿,也是村上從甘肅引進的技術員,曾經在部隊服役8年,專門從事果蔬農場種植。村集體與武永良達成協議,以技術入股指導小西瓜種植,幫助羅村村發展現代農業。
組織振興,羅村村為全鎮樹起了一面旗幟。羅村村黨支部書記吳凡告訴筆者:“村班子共有6人,平均年齡在40歲。”
2020年,羅村村由黨支部牽頭,成立了洛南縣春暉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去年,該村發展金晶蜜大棚西瓜30畝,當年收益40萬元,純利潤15萬元,吸納當地脫貧戶、監測戶25人務工。
人才引領產業發展,農村激發創業活力。說起羅村村鄉村振興的經驗,總是繞不開一個創業青年——田野。
“我是看到羅村村生態優美、交通便捷、民風淳樸、農業基礎好才回鄉創業,成立了陜西半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目前每天直播兩個多小時,網上銷售農特產品5000元左右。”該公司負責人田野說。
據吳凡介紹,在產業建設中融入了“善”文化元素,一大批愛崗敬業、助人為樂、孝老愛親的好人事跡登上村“善行義舉榜”。村上以電商為中心,打造全鎮抖音培訓創業基地。2022年全村人均收入1.08萬元,村集體經濟積累30萬元。
“我們以各村產業為點,串珠式發展紅仁核桃、圣女果、草莓、西紅柿、天麻、甜玉米、小西瓜等,形成全鎮綠色產業帶,讓農民群眾從產業振興中獲得更多收益。”姜偉鋒說。
文化賦能,和美鄉村魅力無窮
在洛南縣的鄉村中,唯有御史村是擁有村史館、農耕文化館、家風家訓館和農家書屋的村子。顧名思義,御史村是明代御史張鵬的故鄉。
景村鎮御史村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紅槍會首領、陜南抗捐軍第一軍司令劉世通,揭竿而起,發動貧困民眾翻身鬧革命,組織武裝參加渭華起義;紅二十五軍在此休養整頓,擴充隊伍,宣傳革命真理,持續北上,拉開了長征序幕……
走進御史村,村莊院落干凈整潔,磚墻圍欄種菜養花,厚德博學勵志篤行,耕讀傳家大興產業,一股文明新風撲面而來。商洛電視臺駐御史村工作隊隊長舒樂告訴筆者:“御史村是一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全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4個,2022年人均純收入突破1.5萬元。”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興業。御史村利用家風家訓引領鄉風文明,通過提煉家風家訓“耕讀、篤行、勤儉、戒奢、崇德”五個方面內容,發揮家風家訓的教化作用,讓家風家訓“立”起來、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村民精神生活“富”起來。先后評選出張亞鋒等創業致富帶頭人、齊秋變等脫貧示范戶、王明山等環境衛生示范戶。多年來御史村無重大刑事案件、無越級上訪事件、無重大安全事故。
洛南縣宏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夏峰說:“我們將農業科技、農特產種植、農產品加工、農事體驗融合發展,建成了現代農業園和農產品加工車間,示范引領村民種植金銀花,并通過除草、采摘、加工等,為群眾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文化賦能建設秦嶺山水鄉村,洛南縣四皓街道中心村善謀善成。該村依托資源和區位優勢,流轉土地200多畝,修建果蔬設施大棚60多座、溫室大棚2棟,建設儲量100噸冷庫1座。同時,投資100多萬元修建拓展訓練基地1個,內設網紅秋千、滑索、蹦蹦云、無動力秋千、水上網紅橋、攀爬、水上漂等40多項拓展項目,有效地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
攜手共建,融合發展造福百姓
“自從玫瑰小鎮建設以來,我們村產業興了,環境美了,群眾的腰包也鼓了。如今,江寧區對口幫扶洛南縣聯絡組選擇古城鎮草店村為“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發展高端民宿,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以后這里就成了游客的度假之地。”看著碧水倒映藍天、苗木花卉環繞、文化彩繪村莊、產業蓬勃興起的村莊,洛南縣古城鎮草店村黨支部書記羅根朝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近年來,草店村多方爭取資金,對198戶群眾實施民居改造,加寬改造道路8公里,鋪設彩色瀝青路4公里,建成了占地600余畝的玫瑰主題公園。按照赤橙黃綠青藍紫等主色調,以浪漫、時尚、趣味的獨特風格,為118戶群眾房屋進行彩繪,使草店村成為名副其實的“七彩村居”。
草店村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悠久的核桃種植傳統,村民房前屋后都長滿核桃樹,核桃產業已經成為支撐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群眾通過核桃擺脫貧困、增收致富。
“以核桃為核心產業發展三產融合,是草店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江寧區對口幫扶洛南縣聯絡組組長、洛南縣委常委、副縣長姚猛對草店村的未來發展提出明確規劃。
攜手共建融合發展,富裕一方百姓。今年“四方雙結對、共建示范村”生態旅游再度升級。據介紹,在蘇陜協作資金扶持下,編制了草店村田園綜合體發展總體規劃,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旅融合發展和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精品工程,加快核桃王片區精品民宿建設并投入運營,推動鄉村民宿提質升級;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和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據了解,在前期蘇陜協作支持資金260萬元的基礎上,蘇陜協作資金和江寧區區級幫扶資金計劃各支持1000萬元。圍繞核桃王農旅融合區建設核桃民宿體驗區,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蘇陜協作鄉村振興示范樣本,真正做到讓游客“來得了、留得下、玩得好”,讓群眾沾上“核桃光”、吃上“旅游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