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 祎胡小龍)去年以來,洛南縣堅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提功能、擴城區、促融合”,積極推進“改造老城、建設新城、東延西擴、南融北展”,守底線、提品質,著力構建城鄉融合樣板區。
厚植生態質量“底子”。成立秦嶺生態保護局,嚴格落實“雙查”機制,重拳整治秦嶺“五亂”,查處案件75起,移送起訴12案16人。統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4天,超出市考目標16天;黃龍河等流域污染治理加快推進,洛河等16條重點河流水質全部達標,全年水污染治理總投資6.29億元,實現歷史新突破;農村面源污染、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深化。實施礦業“五化”建設三年行動,西部鑫興、九龍礦業全面完成技改任務,環亞源公司獲評全市首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示范案例。
鞏固鄉村振興“里子”。扎實開展“十核查十研判”“雙百行動”,建立“1551”動態監測幫扶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排查、精準化幫扶。完成154個村衛生室公有化改制,消除直飲窖水1924眼,占全市近1/2。出臺糧食生產、產業發展、撂荒地復墾等“一攬子”扶持政策,糧食種植52.15萬畝,發展烤煙7萬畝、食用菌4050萬袋、紅仁核桃7120畝、畜禽260萬只(頭)。出臺全市首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工作導則》,整合資金3.4億元,實施重點項目272個,扎實推進“百村示范萬戶行動”,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100個,美麗鄉村煥發勃勃生機。
扮靚城市建設“面子”。深化“兩拆一提升”行動,河濱景觀步道完工投用,河濱南路和河濱北路“白改黑”全面完成,寧洛橋、西寺橋、南門橋完成改造,建設橋、英華路建成通車,實施城區背街小巷泥濘路治理112條,56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2550戶群眾居住條件得到改善。7個口袋公園對外開放,城區新增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縣城“一河兩岸三區四大門戶”治理提升初見成效,獲評全省縣城建設示范縣。加快推進縣中醫醫院、縣醫院遷建,不斷拉大城市框架,新增西城新區建成區2.5平方公里,新聚集2萬余人,城市承載力顯著提升。堅持城鄉一體發展,推動古城、巡檢等9個中心鎮、5個節點鎮建成產業強鎮、商貿重鎮、文化旅游名鎮,高品質城鎮化率持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