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衛鋒)今年以來,洛南縣積極圍繞產業發展、群眾增收、環境舒適等重點,多措并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建設秦嶺山水鄉村,著力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和舒適程度。
縣上聚焦群眾收入和產業就業幫扶,不斷健全完善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和聯農帶農機制,持續提升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用好各級幫扶政策,健全扶貧資產和基礎設施后續管護機制,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加大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和兜底保障,推廣防返貧致貧綜合保險,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切實筑牢防返貧致貧防線。
洛南縣不斷夯實農業發展基礎,扛牢糧食安全責任,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52萬畝,實現產量12萬噸以上。積極推進農業產業融合建設,持續壯大“果煙菌藥畜菜”六大產業,發展紅仁核桃1萬畝、烤煙7萬畝、食(藥)用菌4050萬袋、中藥材5萬畝、蔬菜7萬畝,不斷增加農民收入。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擴大“洛味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推廣應用,做實西北核桃物流園招商運營,積極發揮嶺南生物、德盛農業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著力打造農業產加銷全產業鏈,力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5家以上,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2家以上。
縣上加快秦嶺山水鄉村建設,以“兩改兩轉三促進”為抓手,持續開展百村示范萬戶行動,啟動村級公廁和旅游廁所建設,完成柏峪寺、麻坪、高耀等11個鎮辦垃圾污水處理廠和34個移民安置點污水處理站建設。積極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建成縣第二水廠、景村水廠,啟動洛惠渠復線建設,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以上,完成縣城“1+N”水生態修復,建設一批康養、旅游、宜居示范村;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體系,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和殯葬改革,不斷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努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