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趙曉翔
2月18日,走進洛南縣嶺南生物廠房內,機械轟隆隆運轉,數十名工人在生產線上有序忙碌著,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
“嘀嘀…嘀嘀……”在倉儲車間外,叉車工人熟練地將已打包好的菌棒依次裝入一輛集裝箱貨車。“這批菌棒準備出口國外,先送到青島港,隨后搭乘貨輪抵達韓國平澤港。”站在一旁的嶺南生物科技產業示范園項目建設和安全生產工作負責人葉青山介紹,“這里的產品80%銷往韓國、日本、德國、美國、西班牙等地,因為質量過硬,在國外口碑很好。”
走進制袋車間,工人們正嫻熟地將自動制袋機“吐”出的一個個菌棒整齊碼放到滅菌架子上。“自動制袋可快了,每臺機子1分鐘可生產12個菌棒。”一名工人介紹,制袋完成后,菌棒將被送到高壓滅菌倉進行長達10多個小時的高溫滅菌,經智能降溫后再進行接種、刺孔,隨后再送進培育車間進行“孵化”。今年一開年,嶺南生物科技產業示范園便拿下了國內外市場1500萬袋菌棒的預訂合同,這幾日累計往國外發貨44萬袋。
食用菌產業是洛南縣的傳統產業,也是農業全產業鏈培育項目。近年來,洛南縣建立“縣級領導聯系、科級領導包抓、技術干部協助”的工作機制,印發《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十四五”木耳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洛南縣“8+X”脫貧產業獎補政策》《洛南縣食用菌產業扶持措施》,在技術服務、惠農補貼、金融保險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按照“產供銷一體、農科貿結合”思路,規劃建設一批具有科研、生產、培訓、示范、銷售五大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產業示范園區,以嶺南生物有限公司為龍頭,以五色田園規范化生產經營為引領,引進洛南天宇現代農業公司等3家經營主體,以基地建設為依托,抓住南菇北移機遇,先后招引河南、湖北、四川10家經營主體,在洛源等鎮建成488座食用菌大棚。
同時,洛南縣還立足“有機、綠色、原生態”區域特點,推進洛南山地農產品品牌建設,“洛南香菇”“洛南木耳”已被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批準為“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嶺南生物、陽光菌業、鳳鳴菌園等10余家大的企業、合作社均注冊了自己的商標,通過蘇陜扶貧協作專柜、土特產店、淘寶、京東和網絡帶貨等方式,產品遠銷國外。
“洛南縣目前已形成以石門、寺耳、高耀、三要、靈口、城關、景村、古城、四皓、洛源等鎮(街道)為基地,以代料香菇、平菇、木耳為主,附加羊肚菌、盆景靈芝、天麻和豬苓等藥用菌的發展格局。”洛南縣特色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2022年,全縣從事食用菌產業農戶3320戶8100人,累計發展食用菌新型經營主體70個、食用菌栽培大戶152戶,建設有一定規模的食用菌農業產業基地35個。全年預計菌類總產量4.62萬噸(鮮),產值3.7億元。種植羊肚菌218.5畝,產量32.8噸(鮮),產值65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