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洛南縣經濟社會發展展望
伶倫文化研究院 (馬榮宗 攝)
建成投用的寧洛小學
建設中的寧洛產業園 (吳書懷 攝)
洛南光伏產業 (吳書懷 攝)
三要鎮永坪村鄉村振興初見成效 (吳書懷 攝)
2023年一季度項目集中開工
洛南煙田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使命,洛南縣堅持把發展放到全國全省全市大局中審視、謀劃推進,深刻認識外部環境,敏銳洞察發展機遇,客觀審視自身實際,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推動高質量發展開新局譜新篇。
2023年全縣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市委五屆三次全會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生態優先、綠色升級“兩大路徑”,守牢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安全穩定“三條底線”,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四大經濟”,著力在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產業轉型、改革開放、城鎮建設、鄉村振興、社會治理、黨的建設上實現“八個突破”,加快打造“一都四區”、建設“五個洛南”,全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洛南新實踐,奮力譜寫縣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狠抓項目建設 夯實縣域經濟基礎
大力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以高質量項目引
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上盯政策動向、下盯發展需要,舉全縣之力謀項目,圍繞延鏈補鏈、康養旅游、鄉村振興等領域,滾動儲備項目不少于800個,蓄積產業轉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能。狠抓招商引資,剛性兌現招商激勵政策,緊盯央企、省企、民企投資動向,用好“爭取、招引、兼并”等方式,抓好環亞源、信義玻璃、華鉬集團、鑫磊恒達等“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持續擴產或落地投產,充分利用秦創原、絲博會、農高會等國內知名平臺的資源優勢,力爭全年招引3—5個10億元以上項目,4個以上總部經濟,到位資金200億元以上。落實“六個一”包抓責任制,堅持季度集中開工、定期現場觀摩,開展項目建設“季度擂臺賽”,全力推動衛崗乳業、煌朝真空玻璃、環亞源生態島二期等年度142個重大項目建設,力爭洛盧高速2024年國慶節前建成通車。
壯大產業集群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扎實推進省級“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大力實施工業倍增三年計劃,堅持以商洛經開區建設為引領,做好規劃、招商工作,力爭年度落地2個以上大企業。著力打造銅、硅、鉬、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四大產業園,加快礦山企業“五化”建設,招引大企業兼并整合“小、弱、散”企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持續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力爭到2025年底,實現工業產值翻一番。圍繞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示范園,緊扣“果煙菌藥畜菜”,擴市場、強龍頭、延鏈條、創品牌,深度開發“洛味緣”農產品。改變傳統農業模式,推行種子革命、土壤革命、技術革命,守好糧食安全底線。加快伶倫康養度假區、倉頡康養度假區、四皓康養新城建設,推動玫瑰小鎮4A級景區創建。依托縣文旅集團,招引運營團隊,抓好民宿酒店、特色美食、文旅商品開發,精心策劃“四季游洛南”活動,唱響擦亮“漢字故里·避暑名城·康養洛南”金字招牌。
堅持創新引領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
大力實施“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提升發展軟實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落實“鏈長制”,包抓重點產業鏈,培育專業人才團隊、農業技術團隊、工業創新團隊,列出年度延鏈補鏈計劃、技術創新清單,引導“鏈主”企業與科研機構、創投資金、創新人才精準對接,力爭年度創新成果不少于20項。深化“產業+電商”發展模式,擴大綠色食品、康養產品市場競爭力。抓好土地儲備,推行“標準地+承諾制+全代辦”機制,為項目擴能落地提供保障。堅持“畝均效益”導向,加速荒廢用地、倒閉廠房“騰籠換鳥”,提高標準化廠房利用率。大力發展流動經濟、區域經濟,向西加快洛灞路二期建設推進“西商融合”,向東抓好洛盧高速建設通往中原,向北實施澄商高速建設融入關中城市群,著力創建“四好公路”縣,有序完成縣鄉道提升改造,構建“省域大循環、縣域小循環”交通體系。全面推行“容缺受理+承諾制”,為企業送好“政策禮包”,減少“收費站”,多設“加油站”,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提升城市品位 打造宜居宜業家園
大力實施“城市建設管理年”活動,堅持“十分建、十分管”,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圍繞打造“山水園林城市”,持續優化醫院、學校、“口袋公園”、農貿市場等城市功能布局,推進門戶區提升、老舊小區改造、甘河整治提升等工程,加快縣游客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體育運動中心建設,抓好城市風貌規劃、色彩管理,不斷讓城市靚起來、洋起來,打造“城市會客廳”。統籌推進永豐、古城、三要、巡檢等重點鎮市場建設,打造全省小城鎮樣板。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加大城市管理執法力度,實施劃行歸市、桿線入廊、衛生管理、治亂治差等“十大提升行動”,推行城市管理數字化、精細化、人性化,打造一批“示范路”“嚴管街”,提升洛南城市對外形象。聚焦縣城業態承載,布局建設1家以上星級酒店,大力招引精品民宿、餐廳茶樓、品牌服飾等經營主體,盤活商業綜合體。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周末經濟、節日經濟,策劃啤酒節、音樂節、美食節、展銷會等活動,充分釋放消費活力。
鞏固脫貧成果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大力實施“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年”活動,聚焦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兩個重點”,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守牢防返貧底線,鎮村、部門要嚴格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機制,強化幫扶措施,做到“應納盡納”。圍繞“兩不愁三保障”、飲水安全等,著力提升脫貧成色。大力促進富民增收,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活動,拓寬群眾外出務工、靈活就業渠道,不斷提高工資收入;制定產業幫扶政策,推動產業集群化、鏈條化、品牌化發展,推行“企業+市場+基地+農戶”模式,提升產業承載力;推動農村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探索村村聯合、村企聯合、村社聯合、產業聯盟等形式,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穩步提高光伏分紅、土地流轉等資產性收益和轉移性收入水平。接續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區域化推進百村示范萬戶行動,抓好鄉村建設、改善基礎設施、整治人居環境、發展庭院經濟,打造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2個、示范村10個。深化農村社會治理,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活動,整治高價彩禮、薄養厚葬、攀比浪費等陳規陋習,著力揚正氣、樹新風。
牢記“國之大者” 厚植綠色發展底蘊
大力實施“環境質量提升年”活動,推動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定期“回頭看”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強化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秦嶺“五亂”行為,堅持查事先查人、查人深查事,推動礦山實現良性轉型,嚴格“三線一單”管控。抓好污染防治,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抓好重點排污企業管理,5月1日前完成黃龍河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抓好工業固廢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實施洛河濕地保護、國家儲備林等重點項目,開展“春秋兩季綠化植樹三年行動”,打造洛河百里景觀長廊,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推動綠色轉型,積極發展光伏、風能等新能源,探索排污權、用能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加快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廣節能產品、節能技術,建設全國尾礦資源利用示范基地。
保障改善民生 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大力實施“群眾滿意工程”,以群眾口碑檢驗工作成效,強化社會保障力度。扎實做好脫貧人口、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動態清零“零就業”家庭。持續提升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社會救助覆蓋率,健全“老幼婦殘孕”關愛服務網絡,兜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積極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鞏固提升“雙減”改革成果,開展中小學“優秀歌曲”傳唱、“陽光體育運動一小時”,持續推進“教育強基工程”,加快推動洛南二中創建省級標準化高中;圍繞“我愛洛南”主題,開展“寫洛南、畫洛南、唱洛南、演洛南”活動,著力在中央、省主流媒體推出一批“精品稿件”,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群眾性文化活動、全民健身運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深入開展健康洛南行動,縣中醫醫院于2024年元旦交付使用、縣醫院于2025年元旦交付使用,加強縣鎮村三級“醫聯體”建設;全面落實新冠病毒“乙類乙管”措施,做好“一老一小”疫苗接種,統籌做好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醫療服務,全力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提升治理水平 維護大局和諧穩定
大力實施“社會治理創新年”活動,不斷提升市域治理現代化水平。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完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參政議政保障機制,最大限度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聚焦政治安全、經濟領域、生態環保等七大領域73個風險點,健全重大風險預警處置機制,重點防范政府債務、金融風險、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提高風險防范處置的前瞻性、系統性。抓好基層社會治理,持續深化“人盯人+八抓八防”“有事你找我”“書記鎮長遍訪”等機制,發現問題、化解矛盾、促進和諧,推動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啟動“雙擁示范縣”工作創建,實現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創建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縣,加強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健全行政執法監督機制,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推進法律“九進”活動,常態開展企業“法治體檢”,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站在新的起點,洛南縣將以愚公移山的志氣、滴水穿石的毅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奮力譜寫新時代洛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策劃:劉雪鋒 組稿:邱宏波 趙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