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南 星
位于草鏈嶺腳下的洛源中學,是洛南西部邊陲的一個鎮初級中學,距縣城50多公里。堅守在這里的“夫妻檔”教師,相濡以沫、并肩作戰,托舉起農村孩子的未來。
走進洛源中學校園,正好是下課的時候,清脆的鈴聲一響,學生們歡快地奔出教室,有的在操場上踢球、打球,有的你追我逐,滿眼都是活躍的身影。
今年56歲的劉化榮是洛源本地人,自商洛師專畢業分配到這里任教后,已有33個年頭。他的妻子申引琴,小他兩歲,晚他一年到校任教。兩人因教結緣,是學校第一對夫妻教師。
洛源鎮南與商州區毗鄰,西與西安市藍田縣相通,北與渭南市華州區相連。當年學校不僅要服務于洛源本轄區的學生,就近的商州、藍田、華州學生也要來此上學。“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據劉化榮介紹,剛教書時,學生多老師少,他不僅擔任初三班主任,還教授諸多課程,班上很多孩子家里住得遠,翻山越嶺走三四個小時才能到校。“看到家鄉孩子上學那么苦,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留下來,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溫暖與關愛!”
申引琴剛參加工作時,學校只有她一個女教師,也許是對孩子們的關心多一些,學生們就把她當成了好朋友,當成了知心大姐姐。“我也是山里娃,自從畢業分配到這里,我只想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改變山里娃命運,點燃深山孩子希望。”
走進夫妻倆的宿舍,簡易的床、幾張笨重的桌子、一個塞滿家用的衣柜,便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多次受到市、縣表彰的劉化榮、申引琴老師,雖然已是中學高級教師,但他們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前些年,夫妻倆也曾有過走出大山闖蕩一番的念頭,但學生的純樸之愛,讓他們最終選擇留下來。
歲月不居,大山有知。懷揣為改變大山孩子命運的質樸愛心,曾經年少芳華的他們,如今都已額添皺紋。
見到80后南海燕老師,她正在會議室忙著籌備學校團委活動。現任校團委書記的她除了忙碌,還是忙碌。2002年,南海燕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家鄉洛源中學任教。從校領導到普通老師,很多都是她當年的老師。看到當年的學生成了自己的同事,他們都竭盡所能伸出溫暖之手,這讓她深受感動。于是,南海燕說通男朋友肖子強,從安康一所學校來到洛源中學,從此他們也沒有離開過。
南海燕是語文老師,20年來,由于學校師資緊缺,她不但教語文,英語、地理、勞技等課程她也教過。肖子強是物理老師,他不但當班主任,教物理,學校其他科目人手緊缺時,他也挺身而出。
“我的家鄉在安康,當我遇到我的愛情后,便義無反顧地來到這里。”說到這里,肖子強靦腆地笑了。一旁的南海燕,一頭烏黑的長發,一件白恤衫搭配淺藍牛仔褲,干凈整潔,就像一株佇立在幽靜山谷中的蘭花。
“我非常愛我的家鄉,不知不覺已經工作20多年了……”出生于1972年的宋博也是洛源本地人,當初畢業時,他和妻子劉粉霞被分配到永豐中學。看到家鄉學校教師一直緊缺,想著為家鄉教育事業盡一分力,他的妻子劉粉霞隨他一起回到家鄉學校。
宋博的老家就在學校附近,他不分早晚、課內課外,總是與學生“混”在一起。全校學生,沒有他不清楚的。“一個星期內,我與一個班的學生起碼要分別單獨溝通一次,了解孩子們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劉粉霞在永豐中學曾是高中骨干英語教師,調到洛源中學后,自告奮勇擔任九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有效緩解了學校英語教師短缺。
走進一間教室,教室墻上懸掛著學生們的篆隸楷行書法作品,一位瘦弱的女子正在教學生練習書法。這位女子叫董亞萍,是從城里來支教的。她本是九年級及七年級3個班的道德與法制教師,但一直酷愛書法,于是便兼任學校書法興趣小組輔導老師。
董亞萍的丈夫王軍鋒也是從城里來支教的。他既教化學、也教數學,并且在學校成立了乒乓球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激發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豐富校園課余生活。
“三尺講臺度春秋,嘔心瀝血育桃李”,這是這些教師“夫妻檔”從教生活的真實寫照。他們為了讓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不求索取、默默奉獻,忠于事業、愛崗敬業,用愛和奉獻演繹出一幕幕感人的真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