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縣全力以赴筑牢“外防輸入”堅固防線
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9月6日,晴空萬里,秋陽熱烈。在洛南縣華陽收費站、客運站、四皓街道營房村等多個場所,記者看到,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嚴格排查和引導來洛返洛車輛、人員配合防疫檢查,確保“不漏一車一人”,全力守好疫情防控卡口,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從我市本輪疫情發生初期,洛南縣就沉著戰“疫”,探索構建起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村道路聯防聯控的“外防輸入”堅固防線,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步走工作法” 確保嚴而不滯高效通行
9月6日上午10時許,在榆商高速華陽收費站出口,一輛從西安過來的私家車緩緩停在了卡口工作人員谷玉萍的面前。
“您好,請所有司乘人員掃場所碼,并出示健康碼、行程卡和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谷玉萍一邊示意司機搖下車窗,一邊用略微沙啞的聲音說道。
洛南縣華陽收費站疫情防控檢查點作為目前進入洛南縣的唯一卡口,切實按照“筑牢防線、守住關口”的要求,以“站在第一線,當好關口兵”為職責使命,常態化落實“433”工作機制。面對新一輪疫情防控嚴峻復雜形勢,卡口工作人員扎實做好“四個堅持”,全閉環、全鏈條筑牢“外防輸入”堅強堡壘。
“請走右邊小型車輛通道,在停車區停車后,所有人員下車有序排隊登記信息并完成核酸檢測。”透過車窗,谷玉萍對車內人員信息進行一一核對后,將手中的黃色入洛登記卡遞給司機。
趁著下一輛車沒有駛來的空當,我們和她搭上話:“你的嗓子啞啞的,多喝點水啊!”
“沒事,話說多了就這樣……”話還沒說完,谷玉萍又操著沙啞的聲音迎接另一輛剛剛駛來的車輛……
“我們苦點累點,只要能防住疫情,比啥都強!”在谷玉萍身后,司法局下派疫情卡口的負責人陶小亞接過話茬。
“怎么有不同顏色的通行卡呢?”看著谷玉萍手中的三色通行卡,記者提出疑問。
“為了實現車輛的快速通行,我們制作了三色通行卡,紅卡發放給貨運車輛,保證縣域生活物資運送暢通;藍卡發放給應急車輛,可直接通行;黃卡發放給私家車,需要就地進行信息登記和核酸檢測才可放行。”陶小亞邊說,邊從口袋拿出通行卡放在身旁的桌子上。
在這里,工作人員不僅對來洛車輛進行詳細分類,同時對人車分流也實行精確管理。
“請大家根據指引,停好各自車輛,使用老年機的提前準備身份證件,在信息登記口有序排隊登記。”在高速卡口停車區,巡警楊旭東、郭新虎拿著喇叭奔走在停車區,及時提醒司乘人員,并做好車輛引導、落實來洛人員閉環管理。
看著車輛有序停靠在路邊,我們來到楊旭東身邊,問道:“外省來洛返洛人員可以下高速嗎?”
楊旭東用手捏捏脖子,輕咳兩聲說道:“我們對查驗出高風險地區來洛返洛車輛及人員,由救護車輛接送至隔離點進行集中隔離,對不配合隔離的,由交巡警進行勸返分流。對低風險地區來洛返洛車輛及人員,引導分流進入閉環管理并進行信息登記和核酸檢測。”
剛說完,不遠處緩緩駛來幾輛車,楊旭東的身影再次沒入車流中。
“所有進入閉環通道的車輛,都由交巡警引導有序停放,司乘人員進行‘掃碼登記+核酸檢測’,交通部門工作人員再查驗車輛司乘人員信息登記和核酸結果,憑蓋章后的‘入洛登記卡’才可放行。”正在卡口查看車輛通行情況的王禮武說道。
為縮短車輛通行時間,避免或減少滯留車輛,洛南縣華陽收費站疫情防控卡口持續優化相關措施,不僅通過信息平臺精準防控,還利用“大數據+”助力抗疫。
在信息指揮調度室電子大屏上,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平臺正實時顯示當前來洛返洛人員信息、來洛去向、人員數量和分時段流量。“今天截至11時來洛人員267人,卡口日均來洛人員1500多人、車輛500多輛,通行都比較順暢。”王禮武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信息平臺,能夠更加詳細、系統、全面地了解來洛返洛人員情況,根據大數據分析,更好地協調工作人員,實現卡口有序高效運轉。
正如王禮武所言,在這個由交通、公安、衛健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組成的疫情防控卡口,記者注意到,所有工作人員都各負其責,嚴把“入洛第一關”,雖然查驗流程嚴格,但是出站車輛卻沒有大規模擁堵的現象。
“我們在卡口深入推行‘四步走’的工作流程,確保工作規范化、閉環化、高效化。同時,落實‘三交三確保’交接班制度,確保卡口工作人員責任明確、執行到位。并持續做好‘四個堅持’,堅決把疫情風險擋在關口之外。”王禮武頗有信心地說道。
內外皆嚴筑防線 保證客運安全有序
“您好,請出示村(社區)證明、48小時核酸證明并掃碼,無法掃碼的請跟隨我到后面登記信息。”9月6日中午,洛南縣客運站樓前,劉茜、薛靜妮身著制服、手戴一次性橡膠手套,不時向前來乘車的群眾講解政策、查驗信息。
在客運站入站口,田靜仔細詢問登記無法掃碼的乘客信息,查驗身份證,并查看他們通過測溫門時是否有異常情況。
“大家不要坐到一起,請隔一個座位坐一個人。”在站內候車大廳,車站工作人員不時提醒候車乘客保持距離。
在停車場,洛南至西安班線區域,司機何成江和其他工作人員正在組織乘客保持1米線,有序排隊掃碼上車。
當天,記者在洛南縣客運站看到,從樓前乘客掃碼到最后上車,一切井然有序。
“目前,我們只開通了洛南到西安的單發客運線路,只是過去的時候拉人,回來的時候是空車。”負責包抓洛南縣客運站疫情防控工作的洛南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新其說,“為確保安全,我們司乘人員在西安不能下車,回來后常駐站內宿舍,杜絕與外界接觸,并每天做核酸檢測。”
每年7月份以后,洛南縣會有大量群眾前往韓城摘花椒,8月底結束后再返回。這次疫情,堵塞了他們的回家路,針對這一情況,洛南縣客運站積極作為,迅速組織力量,將返鄉群眾送回了家。
“送摘花椒的群眾的車輛到華陽收費站后,我們第一時間將車門貼上封條。”洛南縣客運站站長陶平說,“到站內查驗封條,并按韓城發過來的人員統計表信息逐一檢查,五人一組下車掃碼、出示核酸證明、做落地核酸檢測,然后由車站的擺渡車送回所在的村(社區),由村(社區)干部領人。”
“我們還將這些人的信息發給縣防肺辦,再由縣防肺辦發到他們所在鎮辦、村(社區),積極督促落實居家健康監測措施。”陶平說。
“多虧了車站,不然我們都沒法回家了!”9月6日下午,古城鎮高塬村七組將愛軍高興地說。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我們要真正在車站這塊做到內外皆嚴,確保安全。”王新其堅定地說。
“卡點+哨所+巡邏”動態防控 織密疫情輸入安全網
“您好!這里不能通行,請走榆商高速華陽收費站,由于疫情防控要求,目前那邊是進出洛南的唯一通道。”9月6日上午,王剛剛頂著秋陽,在防疫卡點重復著10多天來說了無數次的話語。
“8月16日凌晨4點,我們接到通知后,在街道辦領導的帶領下,連夜在這里搭起帳篷,設置了防線。”王剛剛是洛南縣四皓街道辦營房村黨支部書記,連日來他與來自公安、交管、衛生、街道辦等單位的黨員干部及志愿者,一直堅守在242國道洛南縣與商州區交界處,牢牢守著這一入洛重要關口。
我們在現場看到,242國道商州方向、洛南縣方向分別拉了一道防護欄,中間扎了兩頂藍色帳篷,帳篷里放著簡易床、方便面、口罩等物資,帳篷外放了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登記冊,這些就是營房卡點的全部。
從8月16日開始,這里就成了王剛剛、韓敏鋒、周聰、李新峰等27人的陣地,他們24小時輪流值班值守,確保
萬無一失。
“今早這里怎么樣?”這時,突然駛來一輛車,人
剛下車就高聲問道。
“一切正常,無惡意闖卡人員!”王剛剛回答。
來人名叫蘇榮軍,是洛南縣四皓街道辦政法委員,他同時也是營房卡點臨時黨支部書記。“我們一共設立了高速沿線哨點、國道卡點和羊腸小道執勤點12處。”蘇榮軍說,他除了主要負責營房卡點,每天還要去轄區其他防疫檢查點督促檢查
工作開展情況。
四皓街道辦轄19個村(社區)7萬多人,是洛南的西南門戶和交通樞紐,與城關街道辦為鄰,特別是與商州區板橋鎮、北寬坪鎮相連,榆商高速洛南支線、G242、G344、省道307、縣南北兩條繞城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連接城鄉,疫情防控“外
防輸入”任務艱巨。
怎樣才能切實扎牢“外防輸入”防線?四皓街道辦根據轄區實際,總結探索出“卡點+哨所+巡
邏”動態防控模式。
“我們在國道設卡點2處,為營房卡點和馬河村芋子槽卡點,負責防范遏制國道、出縣境道路人員輸入問題。在榆商高速洛南支線沿線設立哨點5處,負責防范遏制‘黑車’載人中途下車,違法翻越護欄進入問題。”蘇榮軍介紹,“在韓村、營房、連河、馬河、桃官坪等5個村的羊腸小道設執勤點5處,負責防范遏制縣境外人員翻山越嶺進入問題。”
四皓街道閆溝村沿榆商高速有300米的開闊地勢,隨時都會有來洛人員從黑車下來翻越高速路護欄,經閆溝村進入洛南的可能。
“管好高速非正常下客,確保無一人非正常流入,這是我們的工作重點。”閆溝村村主任韓正說,按照鎮上的安排,鎮村干部及志愿者24小時輪班在榆商高速路邊設置的哨所值守,勸離欲停留車輛。
同時,四皓街道辦在每處值守卡點、哨所、執勤點組建巡邏隊,對交界區域開展動態巡邏。并組建由政法委員帶隊,由公安、交管、醫務人員為成員的應急處置機動巡邏隊,廣泛宣傳政策,及時喊話勸返,處置違規行為,形成了強大輿論氛圍和“外防輸入”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