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非 白志鑫 方 立
觀光采摘
時令蔬菜分類
村民在農技干部的指導下,不斷調整蔬菜品種,努力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
近年來,尖角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
城關街辦、尖角村干部實地查看蔬菜產業發展情況
辣椒田間管理
尖角村設施蔬菜基地
初秋時節,走進洛南縣城關街道尖角村瓜果基地,四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當下正是圣女果成熟的季節,大棚里紅的、黃的圣女果掛滿枝頭。每到周末,許多市民攜全家前來采摘新鮮的圣女果和蔬菜,體驗別樣的采摘樂趣。
以發展蔬菜聞名的尖角村曾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近年來,在持續發展蔬菜基地建設的同時,尖角村加速推進現代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融合,使鄉村休閑采摘成為拉動經濟增長和帶動百姓增收的重要方式。
在基地的一個大棚里,村民張嬋芳在采摘已成熟的圣女果。作為村里發展大棚蔬菜的老農戶,她對大棚蔬菜的收益感到很滿意:“以前只知道種菜賣菜,現在村里搞起了體驗采摘,很多圣女果被游客直接從大棚里買走了,也不用我們進城找銷路。我家的這個大棚每年收入一兩萬元沒問題。”
目前,尖角村建設高標準西紅柿、黃瓜、辣椒等設施蔬菜大棚500個,輻射帶動周邊群眾發展露地蔬菜800多畝,建有草莓、圣女果、羊角蜜等觀光采摘園12畝。村里采用訂單式、采摘體驗式銷售,打造集親子互動、蔬果采摘、農家體驗于一體的洛南最大的蔬菜種植基地。
為了擴展產業內容,增加群眾收入來源,尖角村大力發展地栽木耳產業,種植木耳10萬袋,年產木耳6000公斤,可實現年收入36萬元,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8萬元,帶動當地5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
城關街辦分管農業工作的副主任井濤說:“村里利用區位優勢,將20畝廢棄魚塘改造為集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垂釣園,對塘邊環境美化提升,打造了一個市民近郊旅游的好去處。”
如今,尖角村把農旅融合作為建設美麗鄉村、帶領群眾增收的目標,加大力度發展蔬菜、食用菌、紅仁核桃等產業,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