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 鑫 王孝竹
移栽秧苗
村民插秧
村民按照要求規范種植
“都幾十年沒種過稻子了,還是小時候看家里大人種過,那時候水不方便,現在種稻子水太方便了。去年,收稻子都是機械化進行,那大機器可省人力了。”5月27日,洛南縣保安鎮眉底村村民王嬋一邊插秧,一邊開心地說。
5月22日至28日,保安鎮眉底村村民利用一周時間,在100多畝“旱改水”水稻種植示范園里插秧。忙碌的村民三五成群在“田字格”水稻田插秧,與遠處的青山、藍天、白云相映襯,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之中。
洛南縣“旱改水”水稻種植示范園是該縣自然資源局探索耕地占補平衡新模式的有效嘗試。該項目建設規模240畝,將眉底村牛灣組的荒草地、亂石灘通過綜合整治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在2021年栽種水稻60畝作為試點,填補了該縣水稻種植的空白。2022年計劃種植150畝水稻,主要種植T優166秈稻140畝,對比試種明粳186、徐粳118水稻10畝,同時種植太空蓮10畝,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目前,眉底村“旱改水”水稻種植示范園由洛南縣鑫陽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
“給這邊再來3盤秧苗,那邊的地里還差一行沒有插秧……”洛南縣鑫陽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楊鵬在稻田邊指導村民插秧。他說,2021年,這片示范園通過育苗試種T優166秈稻60畝獲得了豐收,平均畝產550公斤,豐收的同時也解決了一部分群眾的就業難題。2021年至今,眉底村村民在稻田務工3100人次,單次人均收入100元。
據楊鵬介紹,當時,由于洛南縣沒有加工糙米的工廠,他就聯系到漢陰縣的加工廠,加工出了5000多公斤的精米。事先沒有聯系銷售,他只是在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布了新米上市的消息。不到一個月時間,精米就在朋友間銷售一空,這更加堅定了他種植水稻的信心。
洛南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楊強說:“今年4月,我局黨委就開始謀劃‘旱改水’栽種水稻活動,聘請了農業專家來指導。我們今后將進一步挖掘土地資源潛力,持續增加耕地面積,著力推進保安全域土地整治和占補平衡項目工程,竭力守好群眾的‘米袋子’‘飯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