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有良 王江波
一方池塘碧波蕩漾,棵棵楊柳隨風搖曳,成群結隊的小鳥,或于村道閑庭信步,或掠過櫻花啾啾低鳴。這幅流動的鄉村振興田園美景,就在洛南縣景村鎮的御史村中。在御史莊園,順著林間小徑漫步,目之所及,粉墻黛瓦的四為書院、古樸厚重的農耕文化館相映成趣。沿著莊園拾級而上,兩旁栽植著紅仁核桃的梯田縱橫交錯,樹苗間套栽的金銀花在山谷間散發著陣陣幽香。
說起御史村的來歷,村民張福計打開了話匣子:“御史村的前身是張家村,2014年才由張家村、景旗村和蔡底村合并為一個新村,取名為‘御史村’。之所以取名御史,是因為張家村自古就有‘御史故里’的美譽……”
明朝時,御史張鵬告假回洛州省親,恰遇家鄉慘遭洪災,一片黃沙茫茫,饑民背井離鄉、流離失所,面對此情此景。他拿出多年積蓄,搭棚舍飯施食,捐糧救濟災民,又冒著丟官的危險,為民請命,開倉放糧。這一惜鄉愛民之事,在當時被傳為佳話,并被后人稱頌,流傳至今。現在御史村的一些老人還傳唱著“黃沙壓田三尺厚,顆粒無收百姓愁。為民請命四方走,哪怕天塌水倒流”的詩句。
黨建引領致富路
御史張鵬為民請命、愛民如子、熱愛家鄉的精神,感染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張家后人頑強拼搏,也勉勵著一任又一任中國共產黨人在“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引領下,更加用心用情服務人民。“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作為黨員,要把為人民服務始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不斷彰顯黨員干部為民請命的情懷和擔當。”御史村黨支部書記張新滿說。
金銀賺盡世人忙,花發金銀滿架香。御史村是洛南縣遠近聞名的“金銀花村”。近年來,御史村通過“村黨支部+合作社黨支部+駐村工作隊”黨建幫帶的模式,引導農民種植金銀花,壯大集體經濟。由于村里種植出的金銀花“藥性好、收益高”,金銀花產業成了村里的支柱產業。“合作社的金銀花種植基地目前已經發展到500多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500多畝。通過多年探索,核桃園里套種金銀花、金銀花地里套種黑花生的套種模式以及金銀花基地里養殖土蜂的種植套養殖模式,已經在當地大力推廣開來,增收致富效果相當明顯。”合作社負責人郭夏峰欣慰地說。
在宏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龍頭帶動下,洛南縣多個村的4000多戶村民開始種植金銀花,種植面積達3000畝,直接拉動創收1000多萬元,間接創收3000多萬元。
從脫貧到致富,一簇簇金色的小花變成了“致富花”,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幸福家庭。現在的宏泰金銀花專業合作社不僅讓512戶社員、217戶貧困戶奔跑在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上。也通過打造品牌,讓“倉圣”牌系列產品走出商洛、翻越秦嶺、走向全國,成為宣傳洛南、展示商洛的一張亮麗名片。
文旅融合顯成效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只有因地制宜打造鄉村建設體系,讓農民生活富起來、精神樂起來,鄉村振興戰略才能真正實現。
御史村將生態農業與旅游觀光相結合,建成集采摘、體驗、休閑、娛樂、學習、教育、觀光為一體的御史莊園,園內建有四為書院、抗日炮臺、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及清廉文化長廊、村史館、農耕文化館、家風家訓館,成為一個綜合性愛國主義紅色教育基地,實現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進入御史莊園,撲面而來的是濃濃的文化氣息:四為書院中的上千冊圖書,家風家訓館、六有門、抗日炮臺、村史館、農耕文化館等,讓御史村民俗文化韻味十足。御史村深挖村史和家風家訓等文化符號,依托抗日炮臺等紅色資源,就地建設別具特色的村史館,打造出一個有故事、有溫度的文化鄉村。
隨著四為書院在御史村落成,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愈發豐富,原本冷清的小村莊,現在每逢周末都會有三三兩兩的人群在書院“學習充電”。這個書香味十足的御史莊園也成為村民的“新講壇”,群眾的文化修養和整體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我周末一有空就會帶孩子來這里看書,這里書籍種類齊全,不管是紙質圖書、有聲讀物還是電子圖書,在這里都能一站式學習。現在這里已經成了大伙喜歡來的一個地方。”正帶孩子在書架前挑選書籍的藺敏說。
前來參觀的不只是本村村民,來自古城鎮王村的村民王濤也時常來御史莊園散步休閑。“之前聽朋友說,御史村的御史莊園很值得來,后來在游覽了農耕館、家風館后,感覺這里的文化氛圍非常濃厚,現在周末有空,我都會約上朋友,來這里放松放松心情,感受御史村濃厚的文化氛圍。”在農耕文化館,王濤邊駐足欣賞,邊和朋友討論一件件寫滿歷史的“文物”。
環境整治換新顏
曾經,農村是蕭條、臟亂差的代名詞;而今,御史村也開始重新煥發生機,顏值氣質雙提升。在御史村,這樣的變化得益于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的實施。
御史村是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為深入推進人居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御史村結合秦嶺山水鄉村建設,通過“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的模式,對村莊衛生進行集中治理。
“環境干凈了,蒼蠅、蚊蟲少了,我們也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村民張福計對御史村的環境連連點贊。如今,在御史村走村串戶提及環境話題,隨處都會聽到這樣的談論。2021年以來,御史村累計改造衛生廁所155個,新建垃圾填埋場一個,對5公里通村水泥路補栽6000多株金銀花,安裝路燈190多盞,實現了綠化再提升,亮化全覆蓋。
藍天白云下,干凈整潔的道路穿村而過,村道兩旁、房前屋后綠樹成蔭,隨風搖曳……走進御史村,仿佛走進一幅恬靜安詳的田園山水畫,御史村的美麗“蝶變”正悄然發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