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程明)今年,洛南縣堅持一手抓繼續攻堅,一手抓成果鞏固,采取十項有力措施,建立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建立健全穩定增收長效機制。強化產業示范項目帶動,推進25個脫貧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將建成并網的光伏扶貧電站,確權到貧困村村集體經濟組織。
建立健全保障性政策落實機制。對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的邊緣戶,對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后于脫貧村的非貧困村給予幫扶,提高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保障機制。妥善有序組織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復耕工作。加快移民搬遷安置后的社區建設,為百戶以上安置點配置產業園或社區工廠。
建立健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對在脫貧摘帽過程中建設完成的農村基礎設施,按照有關規定進行確權,落實后續管理責任,確保設施建得起、用得上、不廢棄、長受益。
建立健全增強群眾內生動力激勵機制。繼續深化“四扶五風六化”教育。采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激發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和內生動力。
建立健全扶貧資金投入穩步增長機制。嚴格落實每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幅不低于上年度規模20%的要求,重點將資金安排在深度貧困村、一般貧困村,適當考慮基礎設施明顯落后于脫貧村的非貧困村。
建立健全常態化返貧管理機制。對脫貧放心戶實行常態監測和脫貧不脫政策;對脫貧鞏固戶分別做好政策扶持和兜底保障;對脫貧監測戶適時加大監測幫扶力度;對易陷入貧困狀態的非貧困戶,提前采取措施積極防范。扎實做好突發返貧戶救助工作。
建立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建立返貧預警機制,對貧困發生率較高的鎮、村以及收入不穩定的脫貧戶、受災群眾、無穩定產業就業項目的易地搬遷戶、特殊困難群體等重點對象,加大“兩不愁三保障”情況的跟蹤監測和預警評估。
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配齊配強村“兩委”班子,持續整合“四支隊伍”,強化貧困村駐村幫扶力量,建立第一書記派駐長效工作機制,抓好駐村干部培訓,增強發展經濟、鞏固脫貧成果的能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建立健全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機制。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銜接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逐步加強對非貧村政策支持。繼續保持主導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群眾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