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劉春榮
陽春三月,乘車西出丹鳳縣城經龍駒寨街道鳳冠新城,來到趙溝村和陳家社區相接的古城嶺上,眼前豁然一亮,只見漫山遍野金燦燦的連翹花開正旺,空氣中彌漫的花香讓人陶醉。這里就是返鄉創業者彭遠東建設起來的中藥材連翹基地,已成為附近一部分群眾增收致富的產業鏈和游客流連忘返的打卡地。
外出打工創業
彭遠東出生在丹鳳縣龍駒寨街道大莊村的一個小山溝。13歲那年,初中畢業的彭遠東懷著滿腔希望踏上外出務工的旅途。
“叮——”隨著清脆的弦響,13歲的彭遠東手握6尺長的彈花弓,在灰暗的煤油燈下開始了學徒生涯。潮濕的作坊里彌漫著棉絮的飛塵,每一下弓弦震顫都揚起嗆人的灰塵。他年少的肩膀被竹弓壓得微微佝僂,卻始終保持著標準的馬步姿勢。彈棉花講究“三勻”:用力勻、節奏勻、鋪棉勻。
他每天天不亮就跟著師傅練習基本功,手臂常常累得抬不起來,還要強忍著棉絮鉆入鼻腔的奇癢。3個月后,當他能獨立彈出薄厚均勻的棉胎時,手掌卻早已磨出了厚厚的繭,但是工資一個月僅有15元錢。就這樣,他在那里堅持了4個月。
翌年正月,彭遠東跟著本村的長輩來到河南靈寶,給一養殖戶幫忙放牛,每個月掙100元。相比從前,他心里已很滿足了。
彭遠東是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他把牛趕上山坡后,充分利用牛吃草的空閑時間,自學了辨別礦石含金量及選礦等方面的知識。16歲那年,不甘寂寞的他經人介紹來到秦嶺山金礦,干起了“淘金人”的苦活累活。經過漸進式發展,他逐漸從一個背礦工華麗轉身成了一個礦洞承包人,在那里一待就是3年。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1996年底,他懷揣夢想,來到韓城煤礦做起了“挖煤人”。盡管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但他以舍得出力、能下苦,什么臟活累活都不嫌棄的韌勁,贏得了工友的信賴。在他承包小煤窯做小老板時,更是以“工資不拖欠、福利不打折”的經營理念,帶領200多名工友創造了人均年收入10萬元的奇跡。
彭遠東堅持逢年過節給工友發福利:過節禮、年終獎、往返路費……他從不克扣工資,并體恤工友,遇到誰家有困難了,就提前支付工資或者借錢給工友。就這樣,他以自己的真誠贏得了工友的信賴,大家親切地稱他為“大哥老板”。
回鄉發展連翹
2021年12月,彭遠東積極響應丹鳳縣政府號召,懷抱要讓家鄉父老在家門口就業掙錢的夢想,回到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思路決定出路。為了選準產業,彭遠東先后前往寶雞、成都等地進行考察,作產業分析,搞市場調研,研判各類中藥材產品的需求和發展態勢。通過考察、實地選址、大量走訪,他敏銳地捕捉到發展中藥材種植可能是振興鄉村經濟的一個絕佳機遇。于是他就邀請專業技術人員作土壤檢測、氣候分析。經過專家論證,最終決定在古城嶺至趙溝梁流轉300多畝撂荒地種植連翹。
為了在這個被撂荒多年、雜草叢生的地方建好基地,彭遠東一方面組織前來務工的群眾清除地表雜草,找來大型機械開挖產業路基和栽植連翹樹的坑,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勞動,終于建成產業路基并清除干凈地表雜草、挖好樹坑。另一方面,他前往寶雞等地考察,選擇優質連翹樹苗,經過精心比較篩選,他以每株5.5元的價格從寶雞隴縣一次性購回9萬株優質良種連翹樹苗。購回樹苗后,他立即組織30名工人緊張施工,終于在第二年4月上旬順利完成了連翹的栽植。一期工程結束后,他付給栽樹群眾工資3萬多元、清除地表雜草群眾工資16萬元、機械作業工人工資80多萬元。
細節決定成敗。在栽植連翹樹苗之前,為了確保栽植質量,彭遠東提前對務工者進行培訓。施工過程中,他每天起早貪黑,和工人一塊勞動,并手把手教工人如何蘸生根劑、回填土、澆水、覆膜。
在彭遠東的精心指導下,這次栽植的樹苗成活率在九成以上。一期工程完成后的2023年1月,經趙溝村委會牽線搭橋,他又投資9萬元在趙溝村流轉土地305畝。當年春暖花開時節,他又組織務工群眾在流轉地栽植連翹4萬多株,付給群眾務工費10多萬元。2024年1月,為做大做強連翹產業,他又流轉趙溝村林場坡地100畝,用于發展連翹和苦木,栽植苦木1萬株、連翹8000多株。
說到今年的效益,彭遠東高興地說:“這幾年,在縣農業農村局特別是縣林業局專業技術干部的指導下,去年在古城嶺栽植的連翹已逐漸開花掛果,收獲連翹450公斤。林下套種經濟作物增收12.4萬元。今年,這塊基地已有90%的連翹樹開花掛果,預計可收連翹2.5萬公斤,總產值100萬元。”
帶動鄉親增收
在古城嶺連翹基地東面山梁的下邊,就是丹鳳縣新建的移民小區——鳳冠新城。在這里,居住著來自該縣流嶺和蟒嶺山區數以萬計的群眾,他們屬于移民搬遷群眾,生活在遠離故土的新家。他們中的年輕人出遠門務工掙錢,留守在家的老年人無所事事。彭遠東在附近建起連翹基地,為這些賦閑在家的老年人和一些因家庭拖累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提供了就業方便,讓他們就近務工既照看了家庭,又打工掙了錢。
有一對62歲的老年夫婦經常利用空閑時間來基地務工,短短3年時間收入8萬多元。武關鎮白陽關有一位姓李的務工群眾,因母親常年有病不能外出務工,只好守護在家里照顧母親,他經常利用空閑時間到彭遠東連翹基地務工,增加收入2萬多元。去年臘月,他母親去世后,因在移民小區人生地不熟,最后還是彭遠東出面找在他基地務工的群眾幫忙將老人下葬。
目前,彭遠東已經在趙溝村、陳家社區建立連翹基地700多畝,帶動周邊127戶群眾就近就業,已發放務工費138萬元,讓群眾戶均年增收超過1萬元。
站在山坡上極目遠眺,只見漫山的連翹花沐浴在春風中似金浪翻滾。彭遠東指著連翹基地說:“今年,基地連翹掛果率比去年高300%,鄉親們的錢袋子會越來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