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今年以來,丹鳳縣按照“一縣區一特色”、重點領域及“小切口”改革要求,靶向發力,在項目全流程管理、園區提標擴容、經營主體培育、市場營銷以及生態價值轉換等方面持續發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體制等改革,不斷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丹鳳縣圍繞項目全流程,積極推行產業項目謀劃“八大專班+專家顧問”模式,大力謀劃產業類項目184個,為重點項目配備“一對一”服務專員,積極推行“集中審、幫代辦”“容缺受理”“送證上門”等活動,嚴格落實“領導包抓、專班推進、定期調度、現場督導、問題直通”等機制,推行集成化并聯審批,85個重點項目465項手續全部辦結,44個項目容缺受理事項73件,“一網通辦”接入事項1443件,重點項目平均申請材料減少35%、動工周期縮減26%。深度融入“秦創原”平臺,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02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3家,科技成果轉化16項,成立全市首家知識產權協同保護中心。
在園區提標擴容方面,丹鳳縣探索高新區“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全面推進智能制造、健康醫藥、綠色食品、新型建材四大園區建設,新建標準化廠房14.6萬平方米,引進倉儲、物流、包裝等配套企業4家,新增入園企業6家,清理低效企業5家。在經營主體培育方面,制定出臺國有企業管理規定3項,有效規范國企人事、財務、資產管理。堅持“鏈長+鏈主”帶動機制,用好縣級領導包抓在庫“五上”企業制度,建立民營企業月度懇談機制,協調解決企業融資、用工等難題,跟蹤指導企業做好經營管理、科研創新、市場開拓等工作。
丹鳳縣大力推進“黨建+產業”組織振興模式,積極推動十大產業鏈建設產業聯合黨委,推動經營主體實現資源共享、利益共贏、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全縣共建成產業聯合黨委13個、產業鏈黨支部30個,鏈接帶動龍頭企業(合作社)及農戶665家。在市場營銷上,堅持首發理念指導,在浙江溫嶺、西安高陵等地開設農特產品銷售首店,探索形成“丹鳳供貨—溫嶺本土企業代銷”農產品銷售模式,全國中藥代煎“社區店”多點開花,“水泊梁山”康養小院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廣。整合全縣180多個“菌藥果畜酒”農特產品和文創產品,集線上線下集采直采為一體,提供大平臺營銷、一件代發、全流程服務的電商運營新路徑;積極邀請董宇輝等網絡紅人直播帶貨,線上線下銷售渠道逐步完善,丹鳳葡萄酒全網火爆出圈,農特產品線上銷售總額超過1.6億元,同比增長3.3%。
在生態價值轉換上,丹鳳縣搶抓商洛市被列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機遇,培育特色農業、康養旅游、綠色能源“三大產業”,創新打造區域公用品牌、生態資源交易、VEP核算應用“三大亮點”,落實高位推進、智力支撐、財政保障“三項舉措”,著力構建“四個三”工作體系,打造“丹水鳳山新農品”區域公用品牌,涵蓋農產品、茶葉、葡萄酒等五大類31項生態產品,正在申請注冊商標。大力推進林業碳匯交易,與廣州國碳公司合作,16.35萬畝油松林VCS國際碳匯已完成掛網公示,與南京市達成“零碳會議室”碳中和碳票交易意向,建設VEP試點樣板12個,巒莊天麻產業園、魚嶺水寨田園綜合體入選全市VEP試點名單,綠水青山好顏值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