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趙 靜)近年來,丹鳳縣竹林關鎮南院村黨總支按照“分類指導、爭先進位”行動要求,對標“一強五好”創建目標,以“三化”建設為抓手,持續補短板、強弱項,走出了一條黨建強、鄉村美、產業興、機制活、治理好、百姓富的鄉村發展之路。
南院村立足“一室多用”“多室合一”原則,對村級陣地進行優化布局,改造提升9個功能部室,完善設施配置,打造集村級辦公、黨員活動、村民議事、教育培訓等于一體的紅色陣地。按照村(社區)工作機制掛牌指導目錄,清理不合理掛牌7個,明確五大類82項群眾服務代辦事項。窗口工作人員亮身份、明職責,推行一次性告知、幫辦代辦等制度,實現政務服務事項高效、快捷辦理。組織返鄉能人、致富帶頭人開展座談會2次,舉辦理論宣講、政策宣傳、環境整治、先進典型評選等文明實踐活動12次,開展全民閱讀活動3次,黨群服務中心凝聚黨心民心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南院村嚴格履行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第一責任人責任,明確村“兩委”干部崗位職責,堅持周例會制度。吸收1名大學畢業生和1名致富帶頭人進入村“兩委”班子,培育后備干部9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名,承諾的“一年十件實事”全部完成。嚴格落實“第一議題”“三會一課”等制度,先后開展政治理論、黨務知識、惠農政策宣傳培訓100多場次。實施“歸雁計劃”,完善人才信息庫,引導2名返鄉能人、致富帶頭人領辦和入股村集體經濟,依托本村傳統手工作坊、種植養殖基地等平臺,培育致富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7名,為鄉村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為讓村莊發展有“里子”更有“面子”,南院村探索跨村聯建、村企聯營、村戶聯結“三聯機制”,推行“共享小院+特色工坊”庭院經濟模式。成功打造農文旅融合特色產業基地2個、精品農家樂2家、露營休閑基地1個。春夏交替種植油葵和油菜各100畝,2024年引導42戶村民發展“五小”經濟,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5萬元。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路、景、院、業”一體規劃,拆除廢棄圈舍11個、亂搭亂建24處,修建梯田80畝,建設花海觀光通道3公里、口袋公園3個、小菜園11個、小果園7個,打造美麗庭院10戶;組建志愿者服務隊4支,開展傳承好家風家訓家規征集活動2次,評選道德模范15名、最美家庭23戶。成立“老李說理”工作室,吸納退休老干部、鄉賢能人、包片民警等資源,定期舉辦群眾說事、干部說理、法官說法“三說會堂”,確保村內各類矛盾糾紛及時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