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劉偉察看狝猴桃長勢
村民采摘狝猴桃
深秋的暖陽照在丹鳳縣土門鎮土門村的狝猴桃基地上,碩果累累的狝猴桃十分耀眼。
11月3日上午,記者在土門村狝猴桃基地見到負責人劉偉時,他正帶著留守婦女采摘狝猴桃。看著豐收的狝猴桃,劉偉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回鄉創業 示范帶動
高個子、國字臉、大眼睛,這是劉偉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出生于1986年的劉偉是土生土長的土門村人,中學畢業后,他入伍成為一名光榮而神圣的軍人,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服役2年,復員后到北京從事奧運安保培訓工作,一干就是3年。后來,他在西安打工,專門安裝空調。然而,當劉偉回到家鄉,看到有些鄉親的生活依然困難,他的心被強烈地觸動了。2018年,劉偉響應國家脫貧攻堅政策號召,毅然回到家鄉,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奮創業,帶領群眾走上富裕路、過上好日子。
2020年,在村委會換屆中,劉偉因在群眾中有口碑而被選舉為村委會副主任。為發展村集體經濟,劉偉決定帶頭建設狝猴桃基地。如何打消群眾的疑慮?劉偉開車拉著群眾代表到西安市周至縣、鄠邑區參觀學習。在成功事例面前,群眾代表信服了,說可以搞狝猴桃產業,同意讓劉偉帶頭搞產業。
參觀學習結束后,劉偉帶狝猴桃苗木回村栽植試驗,獲得了成功。不久,劉偉和陜果集團簽訂了狝猴桃技術管護協議,由陜果集團派出專家到村里進行狝猴桃種植技術培訓,并全過程負責園子的設計、種植、管護等。
2021年,在鎮上大力支持下,土門村正式決定發展葡萄、狝猴桃產業。在土門村動員大會上,群眾議論紛紛。而且,仍有群眾不想種,認為發展葡萄、狝猴桃產業沒有技術基礎,管理難度大、投資高、風險大,很難成功;有的群眾想試一下,但不知道怎么發展,既沒技術,又缺資金,還擔心銷路,不敢大膽地干。
劉偉說:“任何事情沒有經過嘗試,就不能說不行,搞種植大家有顧慮我能理解,但我會盡力解決技術、資金、市場方面的問題。我一定把這件事情辦成功,為咱村找到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說干就干,劉偉首先找到有發展意愿的農戶,在土門村率先流轉40畝土地種植狝猴桃。通過示范帶動,越來越多的群眾與村委會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目前,土門村已流轉土地330畝種植狝猴桃,產業園內現代化的噴灌設施齊全,種植的狝猴桃長勢良好。
傳經送寶 服務群眾
2021年,由于剛剛開始發展狝猴桃,大部分群眾缺乏實踐經驗,一部分狝猴桃苗出現了枯萎。見此情況,劉偉擔心又著急,一遍一遍地看遠程教育上關于狝猴桃種植的視頻。他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臺,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培訓20多場次,培訓村級農業種植技術員10多人。通過遠程教育,他讓群眾切實學到了一些實用技能,掌握了防治病害的核心技術,逐步解決了苗木枯萎的難題。經過科學管理,奄奄一息的苗木又恢復了生機。
2023年7月,劉偉被推薦到北京參加中國農業大學“鄉村經營管理人才(CEO)商洛專題示范培訓班”學習15天,并到山東、浙江參觀農業成果,這對他觸動很大,更加堅定了他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致富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劉偉積極擔任村狝猴桃種植指導員,不僅自學農村種植技術,而且手把手向群眾傳授狝猴桃樹施肥、修枝、抹芽、病蟲害防治、噴灌設施運用等技術;定期邀請縣農業農村局專業技術人員到村上授課,為發展狝猴桃做好技術保障。在他的努力下,土門村的狝猴桃和葡萄長勢良好,收益明顯增加,預計今年收入超過20萬元。
敢于擔當 強村富民
劉偉認為,人要講誠信,黨員干部要講責任、講擔當。過去,在心里沒底的情況下,群眾相信他,跟著他搞狝猴桃種植。現在,自己掌握了各項種植技術,成功了,就不能失信于民,要兌現過去向群眾作出的承諾,幫助群眾重新找到一條致富的新路子。
在劉偉的示范引領下,土門村已發展狝猴桃330畝、“陽光玫瑰”40畝、“妮娜皇后”30畝。
土門村困難戶劉海長今年50多歲,劉偉安排他長年管護狝猴桃基地,年收入2萬多元。現在,劉偉的水果產業園年累計用工900多人次,平時安置10多人除草、疏花疏果、修枝,每年為務工群眾發放費用10多萬元。
劉海長說:“我一個50多歲的人,身體不好,外出打工沒人要,在園子里有事干、有收入,多虧有咱劉偉在前頭帶著干,感謝劉偉!”
在劉偉的努力下,土門村引進英武農業科技公司建起產業園,種植金銀花260畝,建起49個育苗大棚培育白及苗、蒼術苗70畝。
由于工作出色,劉偉多次受到市、縣、鎮的表彰獎勵。下一步,劉偉計劃聯合其他村的產業種植示范戶成立一個種植協會,不斷鞏固和擴大水雜果種植面積,增強科管能力,提高產品質量,積極拓展外銷市場,力爭在5年內形成一定規模,為群眾闖出一條新的致富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