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李毅 劉益
蘇陜協作支持的丹鳳酒莊及民宿項目
蘇陜協作支持的丹鳳縣核桃產業及民宿項目
秋陽杲杲,五谷豐登。走進丹鳳縣,放眼望去,處處都是豐收的景象。葡萄園里,碩果累累,村民穿梭在葡萄架間,忙著采摘成熟的葡萄。新雨丹中藥科技產業園生產車間里,飄散著清新的本草香……2017年以來,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東西部協作戰略的提出,南京市雨花臺區和商洛市丹鳳縣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支援與合作并舉的工作思路,以產業項目作為幫扶協作的重要載體,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遍地開花。
據統計,2017年至2022年,蘇陜協作資金共支持丹鳳縣4.17億元、實施項目96個,撬動社會資本43億元,其中,支持產業類項目資金達3.84億元、實施項目85個,資金占比達92%,帶動1.81萬名貧困(脫貧)群眾穩定增收致富,戶均年增收6000元,為全縣脫貧摘帽、全面鄉村振興及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支持小而散的項目 廣泛帶動群眾增收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2017年至2018年,脫貧攻堅成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按照一切政策向脫貧攻堅傾斜,一切要素向脫貧攻堅集中,一切力量向脫貧攻堅匯聚的原則,蘇陜協作資金以支持分散的小項目為主,廣泛帶動12個鎮(街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據統計,兩年間,蘇陜協作資金支持丹鳳縣5540萬元,實施項目57個,撬動社會資本16.09億元,其中支持產業類項目資金達5500萬元、實施項目55個,資金占比達99%,項目覆蓋全縣12個鎮(街道),帶動1500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戶均增收4500元。
支持大型產業項目 集中力量決戰脫貧攻堅
攻城拔寨不畏難,不破樓蘭誓不還。2019年春節后第一天,丹鳳縣奏響決戰脫貧摘帽的總攻號角,南京市雨花臺區對口幫扶丹鳳縣聯絡組(簡稱雨丹聯絡組)緊緊圍繞全縣脫貧摘帽總目標,緊鑼密鼓安排項目調研,以便給縣委、縣政府決策提供參考。
通過對2017年至2018年實施的55個產業類項目進行深入調研,發現兩年間以“撒胡椒面”式支持的小項目,多因交通不便、經營不善、資金鏈斷裂,難以持續發揮項目的帶貧益貧效益,與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總目標不相適應。于是,雨丹聯絡組積極向縣委、縣政府建議,經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會議研究決定,為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從2019年開始,將蘇陜協作資金集中支持大中型產業類項目。
有了集體決策,項目很快付諸實施,2019年,7780萬元蘇陜扶貧協作資金中,支持4個產業類項目資金達6700萬元,資金占比達86%。
當年支持的秦嶺天麻小鎮建設項目,集天麻菌種研發生產、良種培育、示范種植、產品加工、膳食開發、藥食同源于一體,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家庭種植模式的諸多弊端,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天麻菌種研發生產和規模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全縣10476戶農戶種植天麻1.75萬畝,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同時,園區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勞務補貼等形式帶動800多戶群眾年均收入1萬元以上。
當年支持的棣花許家塬食用菌產業園項目,集工業化種植、產品研發、旅游觀光、出口創匯于一體,年可生產雙孢菇4000噸、有機肥1.5萬噸,實現出口創匯3.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個,為600戶貧困戶、1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定比分紅200萬元以上,年可處理玉米和小麥秸稈2.5萬噸、畜禽糞便2萬多噸,年可生產雙孢菇栽培基質3萬多噸,推動食用菌由木腐菌向草腐菌轉型,填補了商洛雙孢菇工廠化生產的空白,成為引領商洛食用菌產業化發展的新方向。
據統計,2019年,蘇陜協作項目共帶動1300多戶3900多名貧困群眾增收。實踐證明,大型產業類項目的帶貧益貧效果更加明顯。截至2019年底,全縣8萬多人穩定脫貧,歷史性摘掉貧困縣“帽子”。
支持縣域主導產業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2020年至2022年,蘇陜協作資金繼續支持丹鳳縣域主導產業,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據統計,3年間,蘇陜協作資金共支持丹鳳縣2.8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9.56億元,實施項目29個,其中,支持產業類項目資金達2.52億元、實施項目22個,資金占比達89%,帶動1.27萬名脫貧群眾穩定增收,戶均增收6500元。
2020 年至 2021年,蘇陜協作資金連續兩年支持的西部生態智能家居項目是集研發、生產、銷售、體驗于一體的現代生態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產值4億元,實現稅收4400萬元,通過產業鏈上就業、項目收益分紅等方式,帶動周邊500多戶搬遷群眾穩定增收。
2021年至2022年,蘇陜協作資金連續兩年支持的丹鳳葡萄酒莊項目,包含秦嶺最美打卡拍攝地、萬噸葡萄酒生產車間、多彩世界葡萄酒文化的萬國酒窖、高科技全息投影的時光隧道、流光溢彩的葡萄酒文化墻、獨一無二的酒罐民宿等。
2019年至2020年,蘇陜協作資金連續兩年支持的東鳳葡萄酒莊項目,是集葡萄種植、紅酒釀造、品酒藏酒、購物消費等于一體的多功能酒莊,以恒溫恒濕洞藏酒窖,帶動全縣發展優質品種葡萄基地2.5萬畝,帶動全縣9家企業從事葡萄酒、果酒生產,形成“三廠三莊”為龍頭的產業集群,葡萄酒年儲酒能力達3萬噸,葡萄酒全產業鏈產值達50億元。
2021年,蘇陜協作資金支持的新雨丹中藥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總投資1.8億元,占地52畝,主要建設2萬平方米的陜西(商洛)中藥材物流基地(國家級中藥材儲備庫)、4800平方米的中藥材收儲加工車間、4600平方米的中藥飲片加工車間等,屬于雨丹兩地共建的“飛地式園區”。一期項目建成后,企業感受到丹鳳人民的淳樸熱情、雨丹兩地血濃于水的深情厚誼、良好的營商環境,再投資3.77億元建設新雨丹中藥科技產業園食藥園建設項目(二期項目),項目占地88.61畝,主要建設功能性食品生產線、醫療器械生產線、中藥制劑生產線等。項目于2022年11月啟動建設,全部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4.5億元以上,利稅5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約600個。
2022年,蘇陜協作資金支持的現代材料產業園標準化廠房項目,規劃占地44.8畝,總投資2.19億元,主要建設標準化廠房、綜合辦公樓等,配套建設園區路網、管網、綠化、亮化及停車場、天然氣等設施。項目根據企業需求先招商、再建房,定制化建設企業入駐廠房,打破“先筑巢后引鳳”的傳統模式,讓園區成為企業的“私人訂制”。項目建成后,有利于實現企業集中、要素集約、產業集聚的效應,預計畝均年產值650萬元,畝均年稅收25萬元,解決就業300多人。
2023年,蘇陜協作資金支持丹鳳縣9099萬元,實施項目11個,產業類項目6個。有了蘇陜協作資金的加持,園區的承載能力明顯提升,葡萄酒、中藥康養、文化旅游等縣域主導產業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升鏈,全縣產業結構更趨合理、要素更加協調、路徑更可持續、體系更加完善,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和“硬支撐”。
近6年來,91個蘇陜(扶貧)協作產業類項目遍布丹鳳縣12個鎮(街道),是蘇陜兩省千里姻緣結碩果的集中體現,更是全縣脫貧摘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鄉村振興最強有力的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