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辛妍 劉煬)在丹鳳縣商鎮桃園社區的農家書屋里,一排排整齊的書架上擺滿了黨建黨史、文學藝術、農業技術、幼兒教育等各類書籍。“農家書屋免費開放,群眾可以自行借閱書籍。”商鎮副鎮長李書政說。
農家書屋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近年來,商鎮堅持黨建引領,精心挑選適宜群眾閱讀的圖書資料,在書架上增設黨史學習教育專區,以農家書屋為載體,強化農村精神文化陣地建設,滿足了新時代農村群眾對精神文化更高的追求,使之成為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精神食糧”。
“現在大家的思想進步了,鄰里矛盾也減少了,這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談起鄉風的變化,村民周圣理的臉上喜氣洋洋。
為培育好家風、傳播好風尚,商鎮以評選表彰“五美庭院”“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等先進典型為抓手,利用身邊人、身邊事的影響力,深化移風易俗,積極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厚葬薄養、墓地治理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提升村民素質,倡導文明新風尚,營造了弘揚鄉風文明、崇尚道德模范的濃厚氛圍。村民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激活了骨子里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
此外,商鎮利用農閑時間定期召開“鄉音黨課”和庭院會,把村民聚集在田間地頭和自家庭院,用“鄉音”傳遞“黨音”,讓村民在閑談中增進彼此的聯系,讓黨的好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引導村民群眾形成積極向上、一心向黨的文明新風尚。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推動力量和軟件基礎。抓好鄉風文明建設,就抓住了鄉村振興的關鍵。”李書政說,“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文明鄉風蔚然成風,吹到每個村,吹進每個群眾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