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姚婷 李舟
時下,走進丹鳳縣商鎮張村,只見道路寬敞整潔、水清岸綠、院落整潔、村莊煥然一新,恰似一幅水彩田園畫。誰承想,昔日的張村危舊房屋散落,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實現了從“臟、亂、差”到“宜居示范村”的美麗蝶變。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為解決村“兩委”班子戰斗力不強、村級事務管理不規范等問題,今年4月,村上按照程序配齊了年富力強的新班子。新班子到位后,全力推進宜居鄉村建設,以抓班子、帶隊伍為切入點,以環境整治為抓手,以群眾致富增收為目的,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精心描繪發展藍圖,扎實干、認真干、精心干,全村面貌逐步發生了新的變化。
抓產業,促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產業是核心;群眾致富,產業是支柱。近年來,張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核桃高接換優等產業,大力推廣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生產,聚力打造高品質核桃種植基地500畝,戶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逐步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幸福路”,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高速路”。
抓環境,打造和美宜居村居。“兩改兩轉三促進”工作開展以來,村干部通過入戶走訪、便民微信群宣傳,取得群眾支持,形成合力,把丹景路原來隨處可見的私搭亂建、房前屋后豬舍廁所、堆放10多年的廢棄磚瓦砂石全部清理干凈,目前,拆除土坯房12戶、廁所42座、豬圈64個、彩鋼棚38個,新建柴草棚68個、排水渠680米、口袋公園2處、廁所27座,新修花園96個、馬頭墻2000多米、仿宋防腐木門樓23戶,院落整治126戶,“三堆六亂”整治140多處,房屋美化194戶3.3萬平方米,砌擋土墻1200平方米,整治土地復耕7戶4畝,栽植綠化苗木2萬多株。
干部面貌的改變,取決于為民服務能力的水平。張村新一屆領導班子堅持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村“兩委”干部提供上門服務累計100多次,送行動不便的老人去醫院打疫苗,上門為留守老人辦理養老高齡認證,義務維修村民家的水管水龍頭,以及到鎮上為村民代辦惠農業務等,一樁樁一項項小事暖人心、聚民心,贏得了群眾的口碑。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把環境整治向縱深發展。同時,不僅要村莊美起來,還要村民富起來,讓張村成為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美麗宜居村莊。”村黨總支書記、主任賀奇介紹說。